公元1388年,63岁的汤和准备向朱元璋交出兵权,朱元璋大喜,问他要啥赏赐。汤和厚着脸说:“我什么都不要,只想要100个美女。”朱元璋瞬间无语,奈何金口已开,只好答应。其他大臣听闻后,都嘲笑汤和老不正经,但汤和却笑而不语。 在明朝开国那会儿,一位63岁的老将汤和突然要交兵权,朱元璋乐坏了,问他想要啥赏赐。这老头儿厚着脸皮说:“啥都不要,就要100个美女。”皇帝一听傻眼了,可话说出口,只能认了。满朝大臣笑话他老不正经,他却只笑不吭声。这事儿听着荒唐,里面门道可深了,汤和到底图什么? 明朝刚立国那阵子,朱元璋从一穷和尚混成皇帝,身边少不了几个铁杆兄弟。汤和就是其中一个,比朱元璋大三岁,两人从小在濠州乡下玩泥巴长大,关系铁得像一家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1352年,汤和27岁那年,响应郭子兴号召,带着村里壮丁加入红巾军,很快就当上千户,带兵打仗有板有眼。他一听说老兄弟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当和尚,就赶紧写信过去,劝他出来干大事。朱元璋接信一看,觉得这是天赐机会,立马还俗,带着寺里僧兵投奔过来。从此,两人就搭伙南征北战,汤和总在关键时候顶上。 朱元璋初入红巾军,郭子兴看中他带兵严整,还把养女马秀英嫁给他,当上镇抚,官比汤和大。汤和没啥怨言,反倒帮着朱元璋拉拢军中人心。1356年,朱元璋拿下集庆路,改名应天府,汤和带队冲在头里,立下头功。郭子兴病死后,朱元璋掌了实权,两人联手打陈友谅、张士诚那些对手。1363年鄱阳湖一仗,汤和领水师前锋,硬是顶住陈友谅几十万大军,朱元璋主力赶到后,汤和又带骑兵直捣敌营,陈友谅败走。北伐元廷,1370年汤和和常遇春前后夹击,拿下元大都,汤和从西路进军,翻山越岭,立下大功。靠这些老兄弟卖命,朱元璋才推翻元朝,1368年登基建明。 洪武三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徐达、常遇春封公爵,汤和功劳不小,却只封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这里面有旧账,早年汤和镇守常州,喝酒时抱怨朱元璋不批他的事,说自己能独当一面,这话传到皇帝耳朵里,朱元璋就记恨上了。朱元璋这人猜忌心重,想借汤和敲打其他功臣,让他当个活例子。汤和明白这道理,没往心里去,继续卖力干活。1377年,朱元璋见他忠心,加封信国公。可汤和知道,皇帝疑心没消,办事越来越小心。一次郊猎,猛兽冲出来,汤和本能想护驾,可他忍住了,装病倒下,避免抢了风头。这事儿虽说传闻多,但汤和处处避锋芒,是真事儿。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汤和63岁了,眼瞅着朝廷开始收武将兵权,他琢磨着不能坐等,就上表乞休,说自己老了,扛不住了,想回乡养老。朱元璋一看奏折,高高兴兴批准,收回兵符,还问他有啥要求。汤和想了想,直截了当说:“陛下恩重如山,臣啥都不求,就要100个美女,陪我过日子。”朱元璋一听,愣住了,本想给田产金银,这下堵得慌。可皇帝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泼不得水,只能点头答应。内务府赶紧挑了100名年轻宫女,送到汤和府上。 这事儿一传开,满朝哗然。大臣们私下议论,说汤和一把年纪,还惦记这个,丢人现眼。户部尚书、兵部侍郎那些人,摇头叹气,觉得他不配开国元勋。京城茶馆里,闲汉们绘声绘色传,笑话说汤和老来俏,沉迷女色。地方官员也上书,埋怨他不思进取。朱元璋后来还召他问话,汤和跪着重复一遍,皇帝没深究,只多给了些金银。汤和呢,听了这些闲话,只笑笑不说话。他这步棋,走得精明,就是要让皇帝觉得他没野心,只想享清福,这样猜忌就没了。 汤和要美女这事儿,听着不靠谱,可搁在明初那环境,挺有门道的。朱元璋建国后,胡惟庸、蓝玉那些功臣,一个个被抄家杀头,就因为皇帝怕他们尾大不掉。汤和早看清这点,主动让贤,还用这种方式示弱。皇帝放心了,不光准他回乡,还隔三差五派人送绸缎、美食、珠宝。汤和在家乡安徽怀远老家,建了宅子,闭门不出,不跟权贵来往,也不聊政事,就跟乡亲们说说种地收成。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没风波。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69岁去世。朱元璋听说,亲自派人吊唁,还追封他东瓯王,入太庙配享。这待遇,在明初功臣里算顶尖的。汤和儿子汤鼎继承爵位,家族后代传了两百多年,风风光光。相比李善长、蓝玉那些倒霉蛋,汤和能善终,全靠他懂分寸,知进退。明史里说他“忠谨有谋”,这评价实至名归。 汤和这人,开国打江山时拼命,稳当了就知道收手,不争不抢,保全大局。这不光是个人聪明,更是懂大义,对领袖忠诚。明朝能稳住江山,少不了这种老将的智慧。
多铎与豪格关系很好,多铎还拥戴豪格继位,可惜豪格不争气。历史上,多铎、豪格经常并
【1评论】【10点赞】
用户10xxx13
在封徐达为第一公爵时汤和就明白朱洪武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