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3岁时就为国捐躯。作为童年伙伴的战友,他为其守墓几十年!直到前些天,老人家也走了,网友们泪奔。 “这就是所谓的兄弟情,战友情的真的体现吧”! 那位守墓几十年的老人,名叫史林山,比王二小小3岁,两人打小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起长大。 那时候村里条件苦,没几户人家能吃饱饭,他俩常一起去山上挖野菜、拾柴火,后来又一起加入了村里的儿童团——王二小负责放哨,史林山就跟着递消息,谁也没想到,这份并肩的情谊,会以那样沉重的方式刻进史林山的一辈子。 1942年10月25日那天,史林山记得特别清楚。一大早他俩就揣着窝窝头去山上放哨,没等太阳升到头顶,就看见一队日本兵扛着枪往村里的方向走。 王二小拉着他躲在树后,压低声音说:“这些人肯定是去搜游击队员的,我得把他们引到八路军的埋伏圈里,你赶紧往山后跑,告诉李队长这里的情况。” 史林山当时慌了,攥着王二小的袖子不肯放,可王二小用力扒开他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磨蹭,咱是儿童团的,得护着村里人和游击队!” 史林山撒腿往山后跑,跑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只见王二小故意暴露自己,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日本兵果然被引了过去。 等他带着游击队员赶回来时,只听见远处传来几声枪响,再找到王二小时,孩子已经倒在血泊里,手里还攥着那根平时放哨用的鞭子。 那天史林山哭到嗓子哑,他在心里跟王二小说:“你放心,以后我肯定常来看你。” 从那以后,史林山就没断过对王二小的牵挂。 新中国成立后,村里为王二小立了块石碑,史林山只要有空就往墓地跑——春天去拔草,夏天去浇水,秋天扫落叶,冬天雪一停就去铲雪。 有一年他得了重感冒,发着烧还拄着拐杖往山上走,家人拦着不让去,他急得红了眼:“二小在那儿等着我呢,我不能让他的碑前落满灰!” 后来史林山成了家,有了孩子,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孩子去王二小的墓前,把当年的事一遍遍地讲。孩子们长大以后,也跟着他一起去守墓,一家人的身影成了山上一道固定的风景。 村里有人问他:“守了这么多年,不觉得累吗?”他总是摇摇头:“二小才13岁就没了,我守他几十年算什么?我得让他知道,没人忘了他,没人忘了他当年做的事。” 前些年史林山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就拜托村里的年轻人帮忙照看墓地,可只要天气好,他还是会让家人用轮椅推着他去。 每次到墓前,他都会蹲下来(后来蹲不动了就坐着),用布一点点擦墓碑上的字,嘴里喃喃地说:“二小啊,我又来看你了,村里现在好得很,孩子们都能上学,你要是还在,肯定也能考上好学校。” 直到史林山老人去世前,他还跟家人交代:“我走了以后,把我葬得离二小近点,这样我还能接着陪他。” 消息传出去,网友们都红了眼——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战友情,一辈子都算数”,有人说“老人用一辈子践行了当年的承诺,这份坚守比什么都珍贵”。 其实史林山守的不只是一座墓,更是一份不能忘的记忆。王二小用13岁的生命守住了中国人的骨气,史林山用一辈子的坚守守住了对英雄的铭记。 这种情谊,不是嘴上说说的“兄弟”,是刻在骨子里的牵挂,是穿越岁月也不会变的承诺。 它提醒着我们,英雄从不会被遗忘,那些为国家、为他人牺牲的人,总会有人替我们记得,替我们守护。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他,13岁时就为国捐躯。作为童年伙伴的战友,他为其守墓几十年!直到前些天,老人家
名城探寻
2025-09-15 17:45:5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