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美国制裁无效,中方已向巴西采购大豆,9月14日下午,中国与美国在西班牙马德里就经贸议题举行会谈。 会谈开始前,美国商务部先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显而易见,美方是想通过打压中企,来遏制东方大国产业升级的野心。 明眼人都看得清楚,美方这步棋,无非是想通过打压中国企业,卡住东方大国产业升级的脖子——一边想在谈判桌上谈合作,一边又在背后玩打压,这样的操作,难道不矛盾吗? 果不其然,会谈中美方的态度更显荒唐。他们一边拿着“实体清单”当筹码,试图遏制中国产业发展,一边又理直气壮提出要求:希望中国扩大农产品采购,还把这当作取消301关税的交换条件。 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吧?难道美方以为,用打压的手段就能逼中国让步,既断人发展之路,又要赚人采购之利,天下哪有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 面对美方的不合理要求,中国的回应既干脆又符合市场逻辑——直接拿巴西大豆的价格优势说话。既然美方这么关心中国的大豆采购量,那不如先让巴西大豆的价格降到和美国大豆相当再说。 要知道,做生意讲究的是性价比,哪个商家不选质量好、价格优的产品?哪个国家采购不遵循市场规律?美方想靠施压让中国放弃更划算的选择,这种想法本身就脱离了市场本质,也低估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主选择权。 其实,大豆采购只是这场经贸博弈的冰山一角。会谈中,美方还玩起了“捆绑议题”的把戏,硬生生把TikTok出售、打击俄罗斯洗钱这些和经贸毫不相干的事塞进谈判,甚至拿“国家安全”当借口施压。 这种“东拉西扯”的做法,哪里像是真心想解决经贸问题?分明是想把谈判变成施压工具,试图用无关议题打乱中国的节奏。但我们从不惧怕施压,更不会在不合理的要求面前妥协。 美方刚抛出“捆绑议题”,中方就迅速给出反制措施:暂停11家涉及对台军售的美国企业进口资质,对美国禽肉、高粱实施进口限制,同时还抛售了部分美债。根据最新数据,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经降至7590亿美元。 这些动作是对美方不合理行为的明确回应——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美方想靠“捆绑施压”占便宜,根本行不通。美方这种矛盾的操作,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焦虑。 一方面,他们舍不得中国庞大的农产品市场,毕竟中国的大豆采购量直接关系到美国农场主的利益,一旦失去这块市场,对美国农业的打击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看到中国产业升级,总想用“实体清单”“技术封锁”之类的手段遏制中国发展。可他们忘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想保住市场,又想搞打压,这种双标的做法,只会让自己手里的筹码一个个落空。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更是直接戳破了美方的幻想。2025年8月,中国单月进口大豆1227.9万吨,其中从巴西进口的比例高达86.6%,创下了单月历史最高纪录。 再看今年1-8月的累计数据,中国总共进口大豆7331.2万吨,巴西一家就贡献了71%的份额。反观美国大豆,2024年的时候还能占到中国进口量的21%,如今却跌到了“极低水平”。 这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我们的采购选择,永远基于市场规律和自身需求,不是美方靠施压就能左右的。有人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坚定选择巴西大豆? 答案其实很简单,首先是价格优势,巴西大豆在成本上比美国大豆更有竞争力;其次是供应稳定性,巴西与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合作多年,供应链成熟可靠;最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是平等互利的,不存在像美方那样的“附加条件”。 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和双赢,美方总想着把采购和政治、制裁捆绑在一起,自然会被市场抛弃。从这次马德里会谈能看得很清楚,美国过去那种“胡萝卜加大棒”的套路,在如今的我们面前已经不管用了。 我们不再是过去那个只能被动接受规则的国家,而是有能力根据自身利益和市场规律,做出自主选择的贸易大国。美方如果还抱着“打压+要价”的老思维,只会在经贸博弈中一次次碰壁。 说到底,国际贸易的核心是互利共赢,不是单方面的施压和索取。美方要是真的想解决经贸问题,就该放下霸权思维,停止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取消不合理的关税,用平等、坦诚的态度和中国对话。 如果继续搞双标、玩捆绑,最终只会失去更多我国市场,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我们在这场博弈中的表现,也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在国际贸易中,只有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平等合作,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靠打压、施压求利益,终究是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与更多像巴西这样的国家开展互利合作,而那些抱着霸权思维不放的国家,注定会被时代的潮流甩在后面。
中美马德里会谈首日结束,中方后到先走,美方还在场地开“小会” 据多家外媒报道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