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账本”曝光:占北京黄金位置,斥35亿建成的“鸟巢”,自从建成后,每年光维护

小史善始善终 2025-09-15 13:44:25

鸟巢“账本”曝光:占北京黄金位置,斥35亿建成的“鸟巢”,自从建成后,每年光维护费就高达8000万,甚至被外媒断言“注定荒废”,那么事直至今日,鸟巢究竟是赚是赔了?   当年被西方媒体预言会成为“白象工程”的鸟巢,如今交出了一份让人意外的成绩单。   2008年北京奥运会落幕后,国外不少媒体都在等着看鸟巢的笑话。毕竟奥运场馆赛后闲置几乎是国际惯例,伦敦奥运会直接拆掉了大部分临时场馆,里约的水上中心半年后就开始长草。   这座耗资34.65亿元、用了4.2万吨钢材建成的巨无霸,在奥运热潮退去后确实经历过艰难时刻。每年光维护费用就要七八千万,还得承担建设贷款利息,2009到2015年间收入一直不温不火。   转机出现在多元化经营策略上,鸟巢不再单纯依赖门票收入,而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平台。   旅游依然是稳定的现金流,作为全球唯一举办过夏奥和冬奥开闭幕式的场馆,“双奥”身份让鸟巢成了必打卡的地标。每年400多万游客慕名而来,光是屋顶漫步这一个体验项目就让游客趋之若鹜。   演出市场更是意外之喜,周杰伦、五月天这些顶流歌手的演唱会一开票就被抢光,单场场地租金动辄几百万,档期排到半年后很常见。这些大型演出不仅带来直接收入,还拉动了周边的餐饮住宿消费。   连文创产品都玩出了花样,从奥运纪念品到节日限定款,700多种文创商品虽然单价不高,但积少成多,销量相当可观。   体育赛事方面,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田径钻石联赛等高端赛事纷纷选择鸟巢,看中的不仅是硬件条件,更是这座场馆的国际知名度和象征意义。   数据最有说服力:鸟巢目前年均举办各类活动超过100场,综合年收入已超过3亿元。2024年外籍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0%,社交媒体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更重要的是,鸟巢的建设还带动了技术创新。为了建设这座场馆,中国自主研发了Q460特种钢材,设计寿命100年,这些技术后来应用到高铁站房、大型桥梁等工程中。   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鸟巢只花了相对较少的改造费用就完成了从夏奥到冬奥的华丽转身。对比其他国家动辄十几亿美元新建场馆,这种“一馆两用”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认可。   从纯粹的投资回报率来看,鸟巢可能还没完全收回成本。但如果算上品牌价值、城市形象提升、产业带动等间接效益,这笔账就很值了。   冬奥会后,鸟巢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活动选择这里举办。从最初的质疑到现在的成功运营,鸟巢证明了一个道理:大型公共建筑的价值不能只看短期财务回报。   如今的鸟巢早已不是当年外媒口中的“包袱”,而是一个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它为全球奥运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中国方案”。   从被唱衰到逆袭成功,鸟巢用十几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华丽转身。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回击: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证明一切。   信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当年投资三十亿建造的鸟巢,是亏了还是赚了?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小史善始善终

小史善始善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