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日本人将一种毒草带到中国,并大面积种植,泛滥成灾后差点导致我国农作物绝收,相关部门耗资2亿,都拿它没办法,万万没想到,这么难缠的植物,最终竟然被一小虫子消灭!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大地上悄悄多了一种来自北美的植物,豚草。 那时候,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搞农业实验,嘴上说是引进“高产作物”,实际上却把豚草的种子带了进来,还把它当成了“生态武器”。 谁也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草,后来会给我国农业和生态带来那么大的麻烦。 一开始,人们没发现豚草的坏处。 它长得快,产量也高,牛、马、猪这些牲畜还挺爱吃,大家觉得这草能解决饲料问题,能帮着发展农业,就给它起了“革命草”这个名字,盼着它能像“革命”一样带来好改变。 到了五十年代,豚草还被当成“青饲料”在南方不少地方推广种植,那会儿谁都没意识到,一场危机正在慢慢酝酿。 后来有人发现,豚草其实含有毒性,根本不适合当饲料,之前喂过的牲畜偶尔会出现不适,这才没人再把它当饲料用。 可没了“饲料”这个身份,豚草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开始在地里到处疯长。 它的生命力简直太顽强了,耐旱又耐涝,不管是酸性土还是碱性土都能扎根,哪怕遇到三十八度的高温,照样长得旺盛,冬天地下的根系也冻不死。 更让人头疼的是它的繁殖能力,根、茎、叶随便一段掉在土里,用不了多久就能长出新的植株。 有时候把它的茎杆晒得干透,一场雨下来,它又能生根发芽,就算被动物吃进肚子,没消化完的茎节随粪便排出来,落到土里还是能活。 豚草的传播速度也快得吓人。 它喜欢水,水沟、河道里都能长,顺着水流就能漂到很远的地方。 人在地里干活,衣服上可能沾到它的种子,牛羊路过也会把它的根茎带到其他地方,用不了几年,豚草就从东北蔓延到了华北、华东,甚至长江流域,农田、果园、荒地、路边,到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豚草一泛滥,农民们可就遭了罪。 它的根扎得深,长得又多又快,跟农作物抢养分、抢阳光,还会生产一种会影响玉米和大豆生长的物质,让它们产量变低。 有老农回忆,那时候地里的玉米长得又矮又瘦,大豆结的荚没几个,收成直接砍半,好多人家辛苦一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不光是农田,水里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豚草在河道里疯长,把水面盖得严严实实,阻碍了水体交换,水质越来越差,水里缺氧,鱼、蟹这些水生生物大片大片死亡。 光湖北一个省,2007到2010年这几年,每年因为豚草造成的作物减产、渔业损失,再加上打捞、防洪的花费,就有差不多两亿元。 更让人难受的是,豚草还会影响人的健康。每年八月九月,豚草开花散花粉,这些花粉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枯草热”。 民间有句顺口溜说得特别形象:“八月秋风凉,豚草花粉狂,大人抹鼻涕,小孩哭爹娘”,这都是当时真实的情况。 为了治理豚草,相关部门和农民都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减少豚草的数量,但是努力了几十年,都没有太大效果。 直接上手拔吧,豚草的根又太深,而且只要留下一点点没有清理干净,过几天它又长得和原来一样。 打了许多农药,结果豚草没打死,旁边的庄稼倒先死了。 就在大家快没辙的时候,九十年代,科学家发现了豚草的“克星”,豚草条纹甲虫。 这种小虫子原产北美,天生就爱吃豚草的叶子,对其他植物一点兴趣都没有。 于是,工作人员从北美引进了一批甲虫,先在河北、辽宁这些豚草长得最严重的地方试点投放。 没想到效果特别明显,第一年,甲虫就啃掉了八成的豚草叶子,第二年,被啃过的豚草要么枯死了,要么结不出种子,到了第三年,试点区的豚草密度直接降了百分之九十五。 2013年,荆州的基地从广西大学引进了五千只甲虫,到了第二年夏天,就治好了两万多亩地里的豚草,那些堰塘、沟渠里的豚草,十五天内就被吃得干干净净,全都枯死了。 这场治理之战,也让大家看到了智慧治理生物入侵的力量,不用一味地用蛮力铲除,找到物种之间的平衡,用科学的办法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豚草虽然被控制住了,但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还有水葫芦这些外来入侵生物在威胁着生态环境。 未来,我们还得继续做好监测和防控,守护好我们的家园,避免再出现像豚草这样的“生态噩梦”。
90年前,日本人将一种毒草带到中国,并大面积种植,泛滥成灾后差点导致我国农作物绝
在下雒无畏
2025-09-15 12:29:35
0
阅读:513
李龙
所以说小日本永远是中国的仇人,对日本应该赶尽杀绝
诠释
豚草条纹甲虫为了生存又要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