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陪乾隆爷下棋,没下几招竟然把皇上赢了,乾隆爷气得掀了桌子破口大骂:“就不怕朕

风景繁华 2025-09-14 11:44:55

刘墉陪乾隆爷下棋,没下几招竟然把皇上赢了,乾隆爷气得掀了桌子破口大骂:“就不怕朕斩了你!”眼看就要治罪,刘墉却不紧不慢地用一句话化解了危机,还得到了乾隆的重用。[舔屏] 当时六十八岁的刘墉正值仕途巅峰,担任体仁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级别,他跟八十一岁的乾隆皇帝对弈,原本是例行的君臣娱乐时光。 乾隆这人有个毛病,什么都要争第一,他自诩“十全老人”,琴棋书画样样要压群臣一头,下围棋尤其如此,落子必须快准狠,体现帝王气魄。 问题是乾隆棋力确实一般,充其量业余三段水平,但谁敢说实话?朝中大臣陪他下棋,都练就了一项绝活,“花式送死”,既要输得自然,又不能输得太假,这比办案断狱还费脑子。 刘墉不同,他十二岁就能跟父亲刘统勋对弈不落下风,二十岁时已是京城围棋圈的高手,连当时的围棋国手范西屏都夸过他“天资过人,若专攻此道,必成大器”。 这天棋局刚开始,刘墉还算克制,他故意在右上角下了几步缓着,让乾隆占了便宜,皇帝心情大好,还夸他“爱卿棋风稳健”。 但下到中盘,刘墉的职业病犯了。 作为朝廷第一书法家,他对美感有着极致追求,看到棋盘上黑白子错落有致的图案,忍不住想下出一盘“完美棋局”,于是越下越投入,手起子落间竟展现了真实水平。 乾隆的大龙被一层层包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周围伺候的太监李玉认得棋,脸都吓白了,暗示刘墉赶紧收手。 刘墉这才回过神,但已经晚了。 乾隆脸色铁青,一掌拍散棋盘,棋子溅得到处都是,他指着刘墉怒吼:“好大的胆子!你当真敢赢朕?” 按清朝祖制,臣子“欺君”可是死罪,就算不杀头,革职查办是跑不了的,刘墉的政敌们早就眼红他的地位,正愁找不到把柄呢。 关键时刻,刘墉展现了顶级政治家的素养,他没有跪地求饶,那样只会显得心虚,也没有解释说自己是无意的,乾隆正在气头上,任何辩解都是火上浇油。 刘墉缓缓起身,先是规规矩矩叩了个头,然后抬起脸,语气平和地说:“皇上息怒,微臣确实不敢赢皇上,也赢不了皇上。” 乾隆冷笑:“那你刚才在做什么?” “微臣刚才只是在这十九路棋盘上侥幸占了些便,”刘墉不紧不慢地继续,“但皇上您下的是天下这盘大棋,棋盘是九州四海,棋子是亿万百姓,在这盘大棋上,皇上早就稳操胜券,微臣哪里比得上?” 这番话妙就妙在几个地方,首先,他没有否认自己赢了棋,避免了虚假和做作,其次,他把围棋输赢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暗示乾隆作为皇帝不该计较小事,最关键的是,他用“侥幸”二字化解了乾隆的面子问题,暗示这不是能力差距,只是专注点不同。 乾隆听罢,怒气渐消,他想想也对,自己堂堂天子,日理万机,哪有闲心专研围棋?败给专业高手也不算丢人。 这件事后来成了宫中佳话,乾隆不但没有责罚刘墉,还在多个场合提起这件事,夸奖刘墉“智慧过人,深得朕心”。 刘墉这一招“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其实来源于他的家学传统,他父亲刘统勋就是靠智慧在官场立足的典型。 刘统勋担任工部尚书期间,曾经查办过和珅的叔父,按说这是得罪人的事,但他处理得极其巧妙,既秉公执法,又不留后患,他告诉儿子:“做官如下棋,不在一时输赢,而在整体布局。” 这个理念深深影响了刘墉,在后来与和珅的较量中,他从不正面冲突,而是采用“柔克刚”的策略,和珅经手的案件,到了刘墉这里总会被挑出毛病,但都是程序问题,找不出私人恩怨的痕迹。 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清算和珅时,刘墉提供的材料起了关键作用,多年来看似温和的“配合”,实际上为这一刻积累了大量证据。 刘墉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既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又维护了对方的尊严,还化解了潜在的危机,可谓一举三得。 刘墉陪乾隆下棋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争强好胜,而是在复杂情况下找到最优解,有时候表面上的“退让”,实际上是为了更大的“前进”。 网友热评: “刘墉这波操作我给满分!既保命又升官,不愧是官场老油条!” “乾隆也是醉了,下棋下不过就发火,最后还被刘墉反将一军!” “要是我在御花园,早吓得尿裤子了,刘墉这心理素质绝了!”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现在老板画饼也说‘格局要大’,和乾隆一个套路!” “如果你是刘墉,赢了皇帝的棋会怎么办?是学他拍马屁,还是硬刚到底?” 评论区等你来battle! 信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