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疯了!内塔尼亚胡这家伙彻底豁出去了!以色列战机刚炸完卡塔尔首都多哈,不仅半点悔意都没有,反而直接向卡塔尔下了最后通牒:要么你们自己把哈马斯的高官都赶走,或者把他们“法办”,否则我们就亲自再来清理一遍!这话说的,简直狂到没边了。 以色列战机刚炸完卡塔尔首都多哈,不仅半点悔意都没有,反而直接向卡塔尔下了最后通牒,要么你们自己把哈马斯的高官都赶走,或者把他们“法办”,否则我们就亲自再来清理一遍! 这话说的,简直狂到没边了。 别的不说,这事一出来,全世界都瞪大了眼,以色列这回真是玩大了。 9月初凌晨,几架F-15战机悄无声息越过边境,目标竟是卡塔尔首都多哈,一个几乎从未被波及的“中东金融绿洲”。 爆炸声震动了市中心,《华尔街日报》确认,以军精准打击了一处被怀疑为哈马斯官员藏身的别墅区。 随后又火上浇油,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火速发布最后通牒,要求卡塔尔“限期处理”哈马斯高层,否则以军将“再次采取行动”。 一句话,架势摆明了,我们打你,是因为你不听话,下次再不配合,别怪我不客气。 卡塔尔这边简直是气炸了锅,首相穆罕默德直接在记者会上怒批以色列“国家恐怖主义”,话都没留情面。 但问题是,卡塔尔真有点骑虎难下,这个国家一边是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大本营,另一边又长期为哈马斯等巴勒斯坦组织提供外交避风港。 卡塔尔一直在玩平衡术,可这次被以色列一拳打脸,整个中东都看出来了,这已经不是“庇护”那么简单,简直成了靶子。 更麻烦的是,如果卡塔尔现在把哈马斯赶走,那就是公开认怂,不赶,那就等着第二轮打击。 而美国这时候的表现简直是“标准的双标”,白宫只说“对以色列的行动深感失望”,但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 你说如果今天是伊朗打了沙特,美国会不会立马派航母过来?问题就在这,以色列是美国的战略盟友,动不得。 哪怕它越界、越法、越理,美国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说到底,内塔尼亚胡这波操作,真不是临时起意。 他现在在国内的压力大到爆,司法改革搞得天怒人怨,街头抗议从年头一直烧到年尾,连以色列军队内部都有士兵拒绝服役。 面对国内乱局,他必须找个突破口来转移视线。 而打外部敌人,是最简单粗暴也最有效的办法,谁最合适?哈马斯,谁给哈马斯撑腰?卡塔尔,于是,多哈就成了靶子。 而且,这种“强硬姿态”特别能讨好他手下那帮极右翼盟友。 你越狠,他们越兴奋,哪怕国际社会骂声一片,内塔尼亚胡也可以回头对选民说,看,我在为犹太人出头。 但问题是,这种政治赌博,赢得一时,赔的是未来。 一旦整个中东开始效仿“跨境打击不需理由”,那整个地区的主权框架就真正塌了。 别忘了,以色列不是第一次用“无差别打击”战术了。 本月初,他们还刚刚联合美军打击了也门胡塞武装,理由同样是“藏匿恐怖分子”。 以色列防长加兰特在《耶路撒冷邮报》上说得干脆:“无论他们躲到哪里,我们都会找到他们。”这话听上去有点《007》即视感,可别忘了,这可不是电影。 《新华社》也点出了关键点,单边跨境打击,直接破坏了国际法最基本的“主权平等原则”,今天你炸多哈,明天别的国家是不是也能按这个套路来? 《经济学人》则警告,这种“先打了再说”的逻辑,一旦被默认,就是开了个极其危险的先例。 以后的战争,不用联合国表态,不用证据公开,只要说一句“我认为他是恐怖分子”,就能直接上飞机发射导弹。 卡塔尔这次要是服软,也许能保住眼前的平静,但代价是国家信用的崩塌。 要知道,这个国家不仅是中东的外交中介,更是全球液化天然气的大户,占了全世界供应的20%。 一旦它被卷入地区冲突,不仅美国在中东的布局要重写,全球能源市场也得跟着抖三抖。 更现实的是,如果卡塔尔被逼得转向伊朗或土耳其阵营,那美国在中东的“亲美朋友圈”就要开裂。 这对前拜登政府来说,是个难以承受的地缘政治代价,尤其是在特朗普回归白宫、对中东兴趣大增的前提下。 以色列这次空袭多哈,其实不只是军事行动,更像是一次“规则试探”。 看你们谁敢管我?谁敢约束我?结果目前看下来,没人真敢动手。 美国不想得罪以色列,阿拉伯世界还在各自为政,联合国的声音又被边缘化,这就让“拳头比规则大”的逻辑越来越吃得开。 但长远看,这种玩法只会让中东更碎片化。 每个国家都开始搞自己的“安全逻辑”,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可信约束。 到最后,真正倒霉的不是那些政客,而是全球每一个普通人,油价疯涨、航线被封、能源供应不稳、安全威胁升级。
胡塞武装告诉卡塔尔:给我5000亿美元,就能帮你灭掉以色列9月11日社交媒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