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今夏,我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两成。本报记者赵敬东摄
本报讯记者赵铭报道今年夏天,高温高湿的“桑拿天”频发,降雨一轮接一轮,辽宁人普遍感觉仿佛置身于江南。数据也能印证这一感受,省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25年夏季,全省平均降水量480.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两成;全省平均气温24.5℃,比常年同期偏高1.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
现在的天气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辽宁一向干热的夏天变得像南方一样闷热、多雨、潮湿?以后的夏天会不会越来越热,降雨越来越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气候中心专家。
“中高纬度环流异常是今年夏季我省高温多雨的直接原因。”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副高级工程师王小桃解释。
降水数据显示,6月接近常年同期,7月偏多1成,8月偏多3成,全省共出现16轮暴雨过程,夏季降水前少后多,落区集中,累积雨量大。
王小桃分析,东北冷涡的阶段性活跃,是造成我省降水偏多的原因之一;另外,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北、偏西,且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其边缘的偏南气流将大量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为我省降水提供了充足的“弹药”,造成今年夏季多雨。
“这是由于欧亚中高纬总体以纬向环流为主,东北上空受异常正高度距平控制,初夏东北冷涡活跃但位置偏北,对我省降温作用有限。此外,我省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晴空少云、太阳辐射强,使得气温偏高。”王小桃表示。
夏季高温天气,人体依赖汗液散热。而持续降雨使空气湿度居高不下,全省大部分地区平均相对湿度超过70%,潮湿的空气阻碍汗液蒸发,热量在人体内积聚,造成体感温度飙升,让我省百姓承受“火炉”加“蒸笼”的双重“烤验”。
这样的湿热夏季是偶然还是必然?会不会成为未来夏季的趋势?
王小桃认为,辽宁的高温和降水偏多,是全球变暖与中国区域气候响应的一个缩影。这并非偶然,而是未来气候的“预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辽宁夏天增暖趋势明显,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是极端天气增加,夏天可能会变得更热,高温日数增多,冬季降温过程更强烈。降水分布更不均,会以更多的极端强降水事件和更长的干旱期交替出现的形式呈现。
中国的雨带与夏季风,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推进息息相关。“实际上,雨带位置有明显的年际差异,每年的情况不同,雨带是否北移还需从更长时间的角度,依据海洋、积雪、海冰对大气环流影响等方面具体分析。”王小桃解释。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根本解决途径是全球协同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力争实现“碳中和”。
我省气象部门将从观测、预报、服务等多方面增强应对能力,降低极端天气影响。滚动发布无缝隙的预警预报预测信息,提供更加精密的监测、精准的预报及精细的服务。此外,我省气象部门对重要天气过程及夏季气候趋势预测会及时进行复盘总结,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升精准预测能力,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