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的刚果。上个世纪,比利时国王殖民刚果时,屠杀了1000多万土著“立威”。然后又残酷地压迫原住民,最著名的就是“剁手”的刑罚。 在非洲大陆的深处,一片富饶土地隐藏着血腥秘密:一个欧洲国王的贪婪,如何让千万生灵涂炭? 上个世纪末,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浪潮汹涌。1884年到1885年,柏林会议上,德国首相俾斯麦召集各国代表,划分非洲势力范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靠外交手腕,说服大家把刚果盆地交给比利时管理。1885年,刚果自由邦成立,这块土地实际上成了国王的私人财产,面积大过比利时本土几十倍。国王从布鲁塞尔遥控一切,从没去过现场,却把所有资源占为己有。橡胶和象牙是主要目标,他垄断贸易,强迫当地人采集上缴。公共力量部队组建起来,由欧洲军官带非洲士兵,维持秩序。 刚果人民的生活从此陷入水深火热。国王为立威,从1885年开始大规模镇压,屠杀了1000多万土著。人口从2500万左右锐减到1000万,许多人死于饥饿、疾病和过度劳作。橡胶需求大增后,国王设配额制度,每个村庄必须完成任务。完不成,就用残酷手段惩罚,最出名的就是“剁手”刑罚。士兵砍下没达标者的手,作为警告。其他惩罚还有鞭打和烧灼,社会充满恐惧。妇女儿童也没逃脱,许多家庭破碎。 1915年,刚果已是比利时殖民地,一战期间,公共力量部队参与东非战场,当地人被征用运补给,死亡继续增加。橡胶园运作不减,配额虽调整,但惩罚机制还在。国王的统治暴露了殖民主义的丑恶面目。他以文明名义掠夺资源,出口橡胶换来巨额财富,却让刚果人付出生命代价。国际社会慢慢觉醒,1904年英国领事罗杰·卡西曼特报告揭露惨况,震惊世界。 国王否认一切,继续压迫。直到1908年,国际压力下,他把刚果交给比利时政府。但殖民本质没变,刚果人境遇改善有限。比利时继续垄断经济,强制劳役持续。刚果的社会结构被毁,传统文化受损。人口锐减带来长期影响,许多地区空荡荡的,疾病流行加剧苦难。 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帝国主义总以发展为幌子,实际是剥削和屠杀。刚果人民的遭遇,是殖民时代典型案例。我们中国人深知被侵略的痛,鸦片战争后也遭列强欺凌。所以,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压迫,是我们的立场。刚果的惨剧,推动全球反帝运动,许多国家从中吸取教训。 比利时接管后,刚果转为正式殖民地,行政体系调整,但剥削核心不变。橡胶贸易仍占主导,出口欧洲换外汇。当地人权利缺失,教育医疗落后。直到二战后,反殖浪潮高涨。1960年,刚果独立,摆脱比利时控制。但独立后挑战多,经济依赖旧宗主国,发展缓慢。 回顾这段历史,刚果人民的抵抗精神值得敬佩。他们在丛林中坚持,传递信息给外界。国际舆论的谴责,最终促成变革。这说明,正义总会到来,但需要全球团结。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从未受惩,享富贵到死,但他的罪行永载史册。
苏军究竟是怎样对待日本战俘的?曾经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上级通知说要押
【206评论】【1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