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去一个年轻女子家里赴约,刚喝了一口茶后,他感觉有些头晕

蕊蕊聊过去 2025-09-12 18:40:01

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去一个年轻女子家里赴约,刚喝了一口茶后,他感觉有些头晕:“这茶不对劲!”女子冷笑道:“你可以上路了!” 哈尔滨的春风还带着冬天的寒意,1946年3月9日,一位抗日老将独自走进一栋旧楼,赴一个年轻女子的约。热腾腾的红茶端上来,他抿一口,本想聊聊中苏友谊的事儿,谁知头晕目眩袭来,那女子脸色一变,吐出冰冷的话:“你可以上路了!”这杯茶里藏着什么杀机? 李兆麟将军可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脊梁骨。1910年生在辽宁辽阳,早年就投身革命,九一八事变后,他拉起抗日队伍,在白山黑水间跟日伪军干了十几年。1937年,他当上第三路军总指挥,带队在牡丹江、绥芬河一带打游击,砸毁敌人的围剿,保住了大片根据地。1940年,部队转到苏联边境休整,八年抗战下来,将军带着几百名老战士,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重返哈尔滨。那时候,东北接收工作正紧锣密鼓,他出任滨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组织群众接管工厂车站,宣传和平民主,帮着稳定社会秩序。老百姓都说,将军一来,哈尔滨就有了主心骨。 国民党那边可坐不住了。他们眼红东北解放的前景,派军统特务张勃生潜入哈尔滨,纠集伪军残渣和地痞流氓,建起个叫滨江组的窝点。这帮人白天收集情报,晚上搞破坏,还专盯暗杀目标。张勃生手下何士英带队,把李兆麟将军当成头号钉子,非得拔掉不可。他们的算盘是,除掉将军,就能搅黄中苏合作,破坏东北接收。滨江组散布街头巷尾,盯梢将军的行踪,先后搞了四次刺杀。一次在松花江边埋伏枪手,一次在集市扔炸弹,一次假扮乞丐混进会场,还有一次跟踪汽车想撞击。可将军警惕性高,出行路线总变,身边有警卫护着,这些把戏全落空了。 特务们一计不成生二计,转而玩长线渗透。他们挑中俄混血女子孙格玲当内线,她通过旧关系钻进将军的圈子,编日伪时期受苦的经历,混进活动场所,慢慢接近目标。滨江组从医界搞来氰化钾当毒药,孙格玲租了水道街一栋灰砖楼的二楼屋子,反复练投放剂量,确保茶叶盖住味儿,还备下几个流氓当替死鬼,事后搅浑水。将军注重团结各界,以为跟孙格玲多接触,有助于中苏民间交流,就应了她的宴请。那天,3月9日上午,将军让警卫和司机去修车,自己一人赴约,约定修好后到指定地方接。 水道街那会儿雾气蒙蒙,早春的哈尔滨街头人烟稀疏。孙格玲的屋子简陋,一张方桌两把椅,墙角堆旧箱子,空气里煤烟味儿重。她沏好红茶,在壶里洒下毒粉,搅匀后端出两杯。将军坐下,接过杯子抿一口,茶水温热带涩,本想谈中苏合作,话没说完,腹痛头晕就上来了。他按住桌子,说:“这茶不对劲!”孙格玲退后一步,冷笑回应:“你可以上路了!”将军想吐残茶,杯子砸碎,瓷片散落。毒性发作快,他喉头涌血,很快倒地。孙格玲拉开暗门,三个蒙面特务冲出,按住将军连捅七刀,还割喉。现场留下一把匕首和碎杯,血染地毯。 3月10日上午,有人发现屋里男尸,经指认,正是李兆麟将军。消息传开,哈尔滨震动,中苏双方怒火中烧。警卫修车回来见将军没影,上报苏军司令部,大批士兵封锁街道,特务们想毁尸灭迹,仓皇逃窜。法医检查,碎杯里检出氰化钾,刀上血迹斑斑,证明这是蓄谋投毒加刀杀。滨江组的阴谋暴露无遗,他们本想栽赃到革命队伍头上,挑拨中苏关系,可纸包不住火。 中共中央和东北局高度重视,彭真、陈云亲自抓破案。陈云3月12日电报中央,汇报案情,强调要追凶到底。哈尔滨当局联合苏方,循线挖窝点,端掉滨江组据点。张勃生、何士英落网,孙格玲招供全链条。从张勃生到执行手,一串人浮出水面。大部分凶手被抓,依法审判绳之以法,只有三个逃到海外,不知所踪。这案子追了十多年,1956年才全破,元凶大网尽收。 李兆麟将军的牺牲,是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东北和平的铁证。他们勾结汉奸土匪,丧心病狂下毒手,只为阻挡解放大势。可人民力量强大,正义迟早伸张。将军一生为国为民,抗日战场上出生入死,回哈尔滨后又为接收奔波到最后一刻。他的离去,让东北儿女痛心疾首,也更坚定了推翻反动派的决心。党史里,这桩血案提醒我们,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从来不死心,总想搞破坏,但革命道路上,英雄的鲜血浇灌出胜利的花朵。 回看那杯毒茶,孙格玲和她的主子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其实暴露了他们的丑陋嘴脸。国民党特务的这些把戏,在今天看来,不过是垂死挣扎。东北解放后,人民政权稳稳站住脚跟,工业农业飞速发展,哈尔滨从战火废墟变成工业重镇。这都离不开像李兆麟将军这样的先驱铺路。党史教育我们,警惕敌人阴谋,维护国家统一,推进民族复兴,是几代人的接力棒。

0 阅读: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