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网友,他们强烈地呼吁,在现实背景下,我们就是要跟俄罗斯,白俄罗斯,伊朗,朝

老阿七说史 2025-09-12 11:37:32

有一些网友,他们强烈地呼吁,在现实背景下,我们就是要跟俄罗斯,白俄罗斯,伊朗,朝鲜,古巴,委内瑞拉,也门的胡赛武装,阿富汗的塔利班,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等国家和武装组织,结盟捆绑在一起,就可以更有底气,不会受到打压了,也不用担心美西方的围堵了。 如果你最近刷过社交媒体,可能会被类似的声音刷屏:“别怕美国,咱干脆拉上俄罗斯、伊朗、朝鲜这些硬茬子一起干!有底气了,再也不怕西方围堵了!” 这话听起来确实提气,颇有点“众人抱团取暖”的味道。 但问题是,这种“结盟捆绑”的想法,真能让我们走得更稳吗?真的是“底气”还是“陷阱”?今天,我们得坐下来聊一聊这门看似“划算”的政治生意,背后到底藏了多少账。 先说个实情,根据《环球时报》发布的一项民调,约有40%的受访网民支持加强与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的关系。 这不是偶然,过去几年,美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供应链围堵、舆论打压确实让不少人感到憋屈。 尤其是华为、中兴等企业的遭遇,更是让“自主自强”和“抱团反击”的想法在舆论中发酵,这种情绪可以理解。 人嘛,谁都想找点靠山,尤其在外部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 但问题来了:是不是只要我们跟这些“反西方”的国家站在一起,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真有那么简单? 支持“结盟派”的逻辑其实挺直白,俄罗斯有能源、伊朗有地缘通道、朝鲜卡着东北亚的战略咽喉,这几个国家加起来,似乎能和西方掰掰手腕。 再加上古巴、委内瑞拉这些老朋友,塔利班、哈马斯这些“反霸先锋”,看起来气势汹汹,足够组个“反西方朋友圈”。 比如俄罗斯,2022年,欧盟制裁让俄GDP直接缩水2.1%,根据《金融时报》的测算,这还只是开始。 如果中国以同样的方式被纳入西方制裁链,那影响可不是GDP小数点的问题。 中国对美欧的出口,占总体40%以上,少说也得是万亿级的贸易额,经济是民生的根本,真要压上这条命脉,谁敢拍胸脯说“值”? 再说道义问题,像塔利班、哈马斯这些组织,至今在联合国等多边机构中仍存争议。 外交讲究“姿势”,一旦站队太过明显,中国“不干涉内政”的一贯立场就容易被质疑,搞不好,还可能在国际场合被边缘化。 别小看这点名声,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哪个不讲个“政治正确”? 其实,只要把历史书翻一翻就知道,冷战从来没有赢家,美苏争霸搞了半个世纪,结果全球三十多场代理人战争,死伤无数,经济代价更是难以估量。 中国从来不是这个游戏的玩家,也从没想过去当那个“阵营头目”。 中国的路子,历来讲究“不结盟”,为什么?因为灵活。你看2023年,RCEP全面生效,中国同东盟的贸易额达到6.4万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任何“反西方联盟”的体量。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不靠谁,也能活得很好。 再比如,沙特和伊朗这对“世仇”握手言和,中国就是幕后调停人,《华尔街日报》甚至罕见点赞,说“北京展现了中立影响力”。 这种外交操作,靠的是不站队、不选边,你要是早早表明“我就是和谁绑一起”,那在别人眼里,就没调停的资格了。 很多人容易掉进一个思维陷阱,你不跟西方,那就只能和“反西方”阵营捆绑。 但现实不是这样。看看印度、巴西这些新兴经济体,它们在俄乌冲突中都没选边。 《金融时报》就指出,这些国家拒绝被拉进“新冷战”,为什么?因为他们清楚,站队容易,脱身难。 中国的真实需求,从来不是对抗西方,而是突破技术封锁、参与全球治理,像华为靠自主研发顶住压力,“一带一路”已经拉动了150多个国家合作,这些才是实打实的国家能力。 如果贸然去搞“站队”游戏,不但可能招来制裁,还容易把自己孤立起来。 一旦被贴上“对抗者”标签,很多该做的生意、该谈的合作,就都谈不下去了。 说到底,和谁站在一起,不只是情绪问题,更是战略选择。短期上头的“结盟幻想”,不但不能带来安全感,反倒可能让我们陷入被动。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多几个“反西方”兄弟,而是一个更广阔、更包容的朋友圈。 冷战思维已经落伍,今天的世界讲的是合作共赢,不是阵营对抗。 中国选择不结盟,选择开放,是一种战略清醒,更是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真正的底气,不是靠谁站台,而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路。

0 阅读:133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