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联社9月11日报道,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2025外滩大会上,竟然毫不客气,指出了目前AI 的巨大缺陷:“现在的AI大模型,虽然在文字和图像领域做得很出色,但是在真正的让AI干活这个领域,现在整个这个领域,都是荒漠! 这个90后创业者说这话时,台下坐着不少AI领域的资深从业者。王兴兴是谁? 他1990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从小就爱捣鼓机械,初中时用废品造出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大学用两百多块钱做出14个自由度的桌面机器人,研究生阶段更是靠四足机器人XDog拿到8万元比赛奖金。 2016年他带着3个人在杭州创业,如今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占据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最新款人形机器人R1以3.99万元的价格直接击穿行业门槛。这样一个把机器人从实验室推向消费市场的实干家,对AI的批评自然带着行业 内的犀利。 王兴兴的矛头直指当下AI的致命短板:能说会道却四肢无力。他在大会上举了个例子,现在AI可以生成完美的家务操作视频,从擦玻璃到叠衣服的每一步都精准无误,但真正让机器人照着视频去干活,却像让小学生解微积分——硬件没问题,软件跟不上。 宇树科技的工程师试过让AI控制灵巧手抓取鸡蛋,模型在虚拟环境里能做到分毫不差,可到了真实场景,稍微有点光线变化或鸡蛋摆放角度不同,机械臂就像突然“失明”,要么抓空要么捏碎。 这种“数字孪生很完美,物理世界全报废”的尴尬,暴露出当前AI在多模态感知和物理推理上的硬伤。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数据和模型的割裂。宇树团队曾用数万小时的家庭场景视频训练AI,结果发现模型学会的是“如何模仿人类动作”,而非“理解动作背后的物理规律”。 比如视频里的人弯腰捡东西,AI能精准复现动作轨迹,却不明白重心偏移会导致摔倒,遇到地面有坡度就直接栽跟头。 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陷,在PHYX基准测试中暴露无遗——即使最先进的多模态模型,在物理推理任务上的准确率也比人类专家低近30%,尤其是在热力学、电磁学等复杂领域。 王兴兴的批评并非全盘否定AI,恰恰相反,他是恨铁不成钢。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硬件已经做到行业顶尖,Unitree G1在格斗比赛中能完成侧踢、翻滚等复杂动作,摔倒后5秒内就能流畅起身。但这些精彩表现背后,90%的动作依赖人工遥控,AI自主决策的部分还停留在“听到指令后执行预设动作”的水平。 “就像给赛车装了自行车的导航系统”,王兴兴在会后接受采访时比喻,“硬件的油门已经踩到底,软件的方向盘却还在原地打转”。 这种现状让他既焦虑又兴奋。焦虑的是,AI行业的资源过度集中在文字和图像领域,真正投入具身智能研发的团队不到5%;兴奋的是,这片“荒漠”恰恰意味着无限可能。 他透露宇树正在联合高校开发具身智能基座模型,目标是让AI像人类一样,通过观察和试错积累物理经验,而不是依赖海量标注数据。 “就像小孩学走路,摔100次跤比看1000张教学图更有用”,王兴兴说,这种“从做中学”的模式,或许能打破当前AI“纸上谈兵”的困局。 站在2025年的外滩大会上,王兴兴的批评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AI行业的浮华表象。当其他嘉宾还在讨论“AI如何生成更逼真的画作”时,他却把聚光灯投向了让AI真正有用的战场。 毕竟,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靠漂亮的文字和图像,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干活”——从燧石取火到太空探索,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与掌控。AI要想真正改变世界,或许该放下“诗人”的桂冠,先学会做个“实干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根据财联社9月11日报道,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2025外滩大会上,竟然毫不客
名城探寻
2025-09-12 10:44: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