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解放军一名走失的战士正在越南的农田里挖红薯,突然迎面冲过来七八名越军

玉尘飞啊 2025-09-12 10:37:28

1979年,解放军一名走失的战士正在越南的农田里挖红薯,突然迎面冲过来七八名越军,却并没有人向他开枪,这是为何?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战士叫陈书利,是41军361团的一名班长。当时他所在部队执行穿插任务时遭遇伏击,浓雾中与大部队失散。 不止他一个人落单,还有另外六名战士同样被困——胡清祥、韦程儒、陈武贤等人先后聚到一起,组成了一支临时小队。 七个人只有三把枪和少量子弹,伤员却占了一半,压缩饼干早就硬得咬不动,只能靠雨水和野果充饥。 他们判断祖国在北方,决定朝北突围。但越南山林地形复杂,雾气弥漫,每一步都走得艰难。 途中发现越军运输线,很快暴露了行踪,被迫躲进一个堆满化肥袋的废弃仓库。越军紧追不放,包围了他们。 化肥袋这时竟成了救命稻草,受潮结块的硝酸铵意外挡住了子弹,战士们用它垒成工事,硬顶住了敌人十多次冲锋。 战斗从白天打到黄昏,弹药越来越少,屋顶被炸开大洞,伤员用身体堵住缺口。陈书利指挥大家精准射击,甚至用化肥和雷管自制爆炸装置,炸毁了越军军车。 坚持到天黑,弹药基本打光。陈书利决定分散突围,自己主动引开敌人火力。他朝西边冲出去,边跑边开枪,吸引越军追捕。其他六人趁机脱身。 独自逃亡的日子更难,陈书利在山林里躲藏了好几天,肩头枪伤一直在渗血,饿得只能啃野草、嚼鱼腥草。 第五天清晨,他实在撑不住,看到一片红薯地,扑上去就用手挖。正狼吞虎咽时,突然背后砸来一块石子,扭头一看,七八个越军站在地头,枪口离他不到十米。 那一刻空气都凝固了,可奇怪的是,对方没开枪。陈书利浑身泥污,军装破烂,低头挖红薯的样子活像个本地饥民。越军士兵裤腿卷到膝盖,有两个还光着脚,领头的一脸倦容,枪管锈迹斑斑。 他们盯着红薯,喉结滚动,眼神里没有杀气,倒像是同病相怜。有个年轻越军甚至拍拍自己干瘪的肚子,苦笑了一下。 领头的突然把枪甩到背后,掏了个皱巴巴的芭蕉扔过来,朝西边山头猛挥手,那意思很明显:快走。陈书利瞬间明白,慢慢后退,转身钻进了林子。 事后回想,那几个越军大概也是又饿又累,早没了厮杀的心气。战争面前,饥饿不分敌我。 陈书利归队后说起这事,好多战友不信:“越南兵能放你一马?” 可战场就是这样,人性的微光有时能穿透仇恨。 他最终拖着45公斤的身躯爬回10号公路,被我军哨兵发现。昏倒前最惦记的是:“他们……回来没?” 幸运的是,另外六名战士全部脱险,七人小组在五天五夜里击毙越军36人,炸毁军车两辆,自己竟无一伤亡。 战后陈书利荣立一等功,小队事迹被编成连环画《威震峡谷七勇士》。如今在北京军事博物馆,还陈列着七块绑腿布,浸透汗血,打满补丁。 当年18岁的新兵韦程儒后来常说:“战场最坚固的盾牌,是甘愿为你挡子弹的兄弟。” 而红薯地里那段离奇遭遇,很少被正面宣传,却成了战争中最耐人寻味的注脚——枪炮能划定疆界,但饥饿与疲倦,却是双方士兵共通的语言。 信息来源: 《英雄画卷——对越自卫还击战通讯选》

0 阅读:1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