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太吓人了!2023年全国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有3010例,平均年龄才19.9岁。四川自贡18岁的大一新生小陈,就是其中一个。 刚上大学的小陈,对新生活充满憧憬。一次在网上交友,和陌生网友见面,两人喝了酒,小陈轻信对方“身体健康”的话,没做任何保护措施就发生了性行为。他哪能想到,就这一次,把自己的青春拖进了危机里。 九月军训的时候,小陈开始低烧,浑身酸痛。他还想着“肯定是站军姿太累了,年轻扛一扛就过去了”,和多数年轻人一样,把身体发出的警告当成是累的,自己吃点感冒药就应付过去了。可他不知道,这些看着普通的不舒服,正是艾滋病感染早期的典型症状。和普通疲劳不一样,这种乏力还一直低烧,休息也没用。 直到学校组织体检,HIV抗体阳性的检测结果就像一道雷劈下来,小陈的侥幸心理彻底碎了。他在医生面前哭诉:“我就那一次没带套,真没想到会这样…… ”这时候距离高危行为已经过去两个月,过了艾滋病窗口期,检测结果肯定准。 幸运的是,小陈在疾控中心规范治疗三个月后,体内病毒载量降了不少。医生说只要坚持服药,他还能正常完成学业。这让他稍微安心点,但也让他明白了,艾滋病可不是啥离自己很远的事儿,和每个人健康都密切相关。 专家说,像小陈这样通过网络交友感染的,占学生病例60%以上。高危行为发生后72小时内吃暴露后预防药,阻断成功率能达到90%以上,可好多学生都像小陈一样错过了最佳时机。正确用安全套能降低85%以上感染风险,却总是因为侥幸心理被忽略。 现在越来越多高校设了匿名检测点,还开展防艾教育。但小陈的事儿还是给大家提了个醒:青春可以充满热情,但可不能任性。面对艾滋病,主动检测、科学防护,这才是对自己和未来负责的态度 ,别等出事儿了才后悔!
“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四川自贡,一位18岁大一男生突然浑身酸痛,开始还以为是
【37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