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在宫中设宴,邀请了赋闲在家的周亚夫,周亚夫见没有给他筷子,脸上露出怒容。汉景帝看在眼里,生气地说:“这都是朕安排的,你不满意吗?” 这可以说是一双筷子引发的血案,也是西汉战神周亚夫的最后一顿饭,听到汉景帝的话,周亚夫立马摘帽磕头,但表情绷得像拉满的弓,谢完罪,甩袖子走人。 汉景帝盯着他背影,冷冰冰甩出一句:“此鞅鞅,非少主臣也!”这老哥满脸不服,将来肯定不是新老板的菜。 周亚夫可不是普通老干部,他爹周勃是刘邦时代的开国猛将,亲手铲平“诸吕之乱”。 周亚夫自己更是个狠人,匈奴入侵时,他驻守细柳营,汉文帝亲自劳军,竟被拦在营外,守卫硬邦邦丢来一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汉文帝不但没生气,反而点赞:“真将军也!” 后来七国之乱爆发,叛军四十万,朝廷兵马捉襟见肘,周亚夫玩了一招“弃梁断粮”,放着皇帝亲弟弟梁王刘武被叛军围殴,死活不救,直接抄后路掐叛军粮草,三个月平定叛乱,功勋震天。 但梁王气得吐血,天天在老妈窦太后面前骂周亚夫:“这见死不救的混蛋!”窦太后从此记仇。 周亚夫升任丞相后,彻底暴露“直男癌”晚期症状,遇到事情完全不会拐弯,有什么就直接说什么,汉景帝想废掉太子刘荣,周亚夫跳出来坚决反对,皇帝脸一黑。 窦太后想给皇后哥哥王信封侯,周亚夫搬出刘邦祖训:“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直接怼回去。 虽然周亚夫说的也是大实话,但是说的也太直接了,很容易出就会引起上位者的不满。 之后匈奴五个将军投降,汉景帝想给他们封侯吸引更多归顺者,周亚夫又炸毛:“背叛祖国的人还能封侯,以后怎么管教自己人!” 汉景帝烦透了:“你这人怎么老是唱反调?”最后干脆批准周亚夫病退回家。 周亚夫辞职后,汉景帝其实犹豫过,毕竟老爹汉文帝临终说过:“国家有难,找周亚夫!” 于是他想最后试探一次,要是周亚夫学会低头了,或许还能留给儿子刘彻当辅政大臣,结果……周亚夫看见没筷子,当场炸毛。 汉景帝心凉了半截:“这老哥还是这么横,现在我活着他都敢甩脸,将来我死了,谁压得住他?” 饭局后不久,周亚夫儿子偷偷买了500套盔甲盾牌,准备给老爹当陪葬品,结果拖欠工资,被佣工举报“谋反”。 汉景帝立马抓人,廷尉审问时阴阳怪气:“君侯不在地上造反,是想去地下造反吧?”,周亚夫绝食五天,吐血而亡。 周亚夫之死,表面看是“不会来事儿”,深层却是权力规则的残酷,功高震主必遭忌,周亚夫打仗太牛,军中威望太高,汉景帝怕自己死后儿子压不住他。 而且他不会站队,得罪梁王+窦太后+皇后全家,宫廷关系全面崩盘。 领导测试又通不过,汉景帝那场“筷子考验”,本质是忠诚度测试,周亚夫却交了白卷,一句“非少主臣”,背后是帝王对身后权力的冷酷布局。 周亚夫死后不久,汉景帝立马给皇后哥哥王信封了侯,仿佛对着棺材板炫耀:“你看,最终赢的还是我。”一代名将,没死在战场,死在了一场饭局的筷子上。 信息来源:《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资治通鉴·汉纪》《汉书》
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在宫中设宴,邀请了赋闲在家的周亚夫,周亚夫见没有给他筷子,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9-11 20:06: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