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来论#|#西贝是否全是预制菜得拿证据说话#】“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

齐鲁壹点 2025-09-11 15:15:02

【#晚报来论# | #西贝是否全是预制菜得拿证据说话#】“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近日,罗永浩一句吐槽,把知名餐饮品牌西贝带进了舆论漩涡。对此,西贝客服人员表示,店内的招牌菜与炒菜都是现场炒制,不存在预制。即便如此,此事还是引发了普遍的舆论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罗永浩的大V身份,另一方面也跟预制菜的极高关注度有关。

经过这么多年的科普宣传,很多人认识到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在餐饮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当下,合规的预制菜能提升出品效率、保障口味稳定。国家相关标准也对预制菜的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有明确规范。

只要符合要求、安全可控,包括西贝在内的所有餐饮机构,都可以合理使用预制菜。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餐饮机构使用预制菜必须建立在确保消费者知情权的前提下,是否用了预制菜,必须把话说在明处,并在价格上有所体现。

在消费者认知中,现炒菜意味着更高的人力成本、更新鲜的食材,菜价高一些,可以理解。而预制菜因工业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对应的价格也应该相对低廉。遗憾的是,有些餐馆明明出售的是预制菜,却并不做任何说明,卖着预制的菜,收着“现炒”的钱,如此糊弄消费者,可恶可恨。

从这点说,消费者反感的并非预制菜本身。相对于“全是预制菜”,“还这么贵”的质问更能撩拨公众的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下,餐饮机构想要取得消费者信任,必须用“看得见”的证据说话。

对于西贝而言,当务之急是用“看得见的透明”重建消费者信任,而“明厨亮灶”可视化正是破局的关键。比如,西贝可在门店显著位置设置高清电子屏,实时直播核心菜品制作流程。这么一来,消费者便从“听得见”变成了“看得见”,对菜品制作的真实情况有了直观认知,对餐厅的信任度自然会随之提升。

总之,罗永浩此次发声,能得到大部分网民的关注,其背后是消费者对“信息透明”的迫切需求。这种诉求,包括西贝在内的所有餐饮企业,都应当听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0 阅读:6
齐鲁壹点

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