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都不要了!上海,一女子照顾舅舅28年,为感谢她的付出,老人生前将名下的房产留给她,不料,后面当亲生女儿得知后,就突然跳出来争房产,因此双方闹上了法庭,而法院这样判了。 信源:澎湃新闻2025-08-13·《女子赡养舅舅28年获赠房产,亲女儿不服争房产败诉》 2025年8月8号,上海法院判的一桩遗产案,让不少人听了直叹气。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可里头的理儿,够咱们琢磨好一阵子。 先给大伙儿理理时间线。2020年,上海一位王大爷走了,享年90岁。老人走前留了份公证遗嘱,说自己在浦东的房子,属于他的那一半全归外甥女周冬雨。 按理说这遗嘱白纸黑字公证过,该没问题了吧?可偏巧,王大爷的亲闺女王静听说这事,不乐意了,直接告到法院。 您可能纳闷了,亲闺女咋不继承遗产?这还得从王大爷的家庭情况说起。 王大爷老伴走得早,闺女王静结婚后就跟父亲断了联系,平时连个电话都少打,更别说回家照顾了。 反倒是1992年,外甥女周冬雨从外地来上海投奔舅舅,那时候王大爷六十多,看着外甥女一个人在上海打拼不容易,就带着她一起做小生意。 周冬雨踏实肯干,慢慢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王大爷的生活也全靠她照应,买菜做饭、看病拿药,这些事儿周冬雨一扛就是二十多年。 再看房子的事儿。2001年,王大爷在浦东买了套房,当时登记的是他和外孙女高梅各占一半,闺女王静的名字压根儿没在房产证上。 到了2009年,王大爷身体越来越差,他琢磨着得把后事安排妥当,就去公证处立了遗嘱:自己名下的那半套房子,死后全给外甥女周冬雨。 这么一来,等王大爷走了,房子一半归外孙女高梅,另一半本来该归周冬雨。 可王静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是亲闺女,不管平时有没有照顾父亲,都有权利分遗产。 法院一审的时候,考虑到王静毕竟是子女,虽然没尽到赡养义务,还是判她分到了王大爷那半套房子的25%,周冬雨拿25%,外孙女高梅保持50%。 按理说这结果也算给亲闺女留了面子,可王静偏不满足,非要上诉要全部房产。 二审法院审理得更仔细了。街道居委会出具了证明,说这些年王大爷的生活全是周冬雨在照顾,王静从来没露过面。 法官翻出当年的公证遗嘱,确认是王大爷自愿立的,合法有效。最后判决:王静长期不尽赡养义务,取消她的继承资格; 王大爷那半套房子,全部归周冬雨。加上原本外孙女高梅的50%,这套房子就全归周冬雨了。 您说这结果合理吗?周冬雨从1992年开始照顾舅舅,整整28年,洗衣做饭、端屎端尿,比亲闺女还贴心。 王静呢,结了婚就当没这个爹,父亲老了病了也不管,人没了倒想着分房子。法院这么判,不光是按法律办事,更是替那些默默付出的人说了公道话。 咱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事儿:有些人总觉得"血缘"是铁饭碗,不管对父母好不好,遗产都有自己一份。 可法律讲究的是"权利义务对等",赡养义务不是嘴上说说就行,得拿出实际行动。王大爷用遗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法院用判决维护了这份心意。 再想想周冬雨,她照顾舅舅不是为了遗产,是真心实意把老人当亲人。要是没有她,王大爷后半辈子得多孤单? 现在能得到房子,是她应得的。王静呢,算计来算计去,最后啥都没捞着,这不就是老话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儿:孝顺父母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自己的良心账。对父母好,不是图遗产,是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要是学王静,平时不闻不问,老了倒惦记财产,不仅寒了亲人的心,法律也不会支持。 法院的判决,不光还了周冬雨一个公道,也让咱们明白:亲情不是用来索取的,责任才是维系家庭的根本。人活一辈子,图个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比啥都强。
脸都不要了!上海,一女子照顾舅舅28年,为感谢她的付出,老人生前将名下的房产留给
史面的楚歌
2025-09-11 07:23:02
0
阅读:9
心情
给我的感觉,一审的法官都不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