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重磅文章:#日本为何在数字化时代掉队#?】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参考消息 2025-09-10 22:00:47

【CNN重磅文章:#日本为何在数字化时代掉队#?】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8月9日报道,提到东京,你也许会想到霓虹闪烁的摩天大楼、闻名世界的新干线,或是《阿基拉》《攻壳机动队》这类电影,它们描绘了一个满是智能机器人和全息影像的未来日本。

但日本还有更为日常的一面,在这些赛博朋克电影里完全找不到踪迹。这一面离不开传真机、软盘和个人印章,这些在其他发达国家早已淘汰的“老物件”,却在日本顽强地存在着。

对普通民众而言,数字技术的滞后和随之而来的官僚作风,轻则带来不便,重则令人抓狂。

一名脸书用户在当地外国人社群中写道:“日本的银行简直是地狱入口。”有评论者讽刺道:“或许发传真能管用。”

新冠疫情期间,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暴露无遗:日本政府试图用笨拙的数字工具应对全国性危机,但举步维艰。

此后几年,日本开始全力弥补这一差距,举措包括成立数字厅并推出一系列倡议。但他们加入科技竞赛已经晚了几十年——距离万维网诞生已过去36年,距离全球第一封电子邮件发送更是超过了半个世纪。

如今,日本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自身转型,但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还能迎头赶上吗?

行动迟缓

日本并非一贯如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曾是全球瞩目的焦点,索尼、丰田、松下、任天堂等企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是日本为世界带来了“随身听”这样备受欢迎的设备,以及《大金刚》和《超级马里奥兄弟》等经典游戏。

但到了世纪之交,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兴起,情况发生了改变。

东京大学经济安全与政策创新项目主任川合大介(音)表示,当全球向软件驱动型经济转型时,“硬件实力雄厚的日本,在适应软件与服务方面行动迟缓”。

他指出,一系列因素加剧了这一问题。日本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投资不足,而且随着电子产业规模缩减,日本工程师纷纷流向外国企业。

这导致日本政府一方面数字素养低下,另一方面缺乏熟练的技术人才。长期以来,不同省厅(政府部门)各自采用零散的信息技术策略,却从未在政府层面统一加以推动。这意味着公共服务始终未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仍然依赖纸质文件和用于身份验证的手工雕刻个人印章。

文化桎梏

川合大介说:“日本企业以规避风险的文化、论资排辈的层级制度,以及缓慢的共识型决策流程而闻名,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创新。”

此外,由于日本出生率骤降,老年人口数量远超年轻人口。川合说,这一庞大的老年群体不仅对新技术普遍不信任,担忧数字诈骗,更倾向于使用个人印章等传统方式,还导致“对数字服务的需求或压力相对较小”。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的历史学荣誉退休教授乔纳森·库珀史密斯表示,这种对数字化的冷漠态度十分普遍。小型企业和个人并不觉得有必要从传真机转向计算机:既然传真机用得好好的,而且全日本的人都在用,何必花钱买昂贵的新设备,还花时间去学怎么用?

大型企业及银行、医院等机构则认为,转型可能会对日常服务造成极大干扰。在2015年一本关于传真机的著作中,库珀史密斯探讨了日本与传真机的关系。他说:“规模越大的机构,转型难度越高,尤其是在软件方面。”

还有法律层面的难题。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配套的法律支持,例如,电动滑板车的出现催生了新的道路法规,人工智能兴起后,各国纷纷尝试针对深度伪造技术和人工智能(AI)版权问题立法。库珀史密斯估计,日本要实现数字化,需要修改数千项法规,但议员们根本没有动力这样做。毕竟,数字化并非影响选举投票的关键议题。

他总结说:“如果没必要,我为什么要进入数字世界?”

流程繁琐

其结果是,几十年来,尽管日本在其他领域不断发展,却仍深陷旧技术的桎梏,形成了一种极具反差的局面。

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机器人技术和航空航天产业,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常常令外国游客赞叹不已,例如安全整洁的公共空间、随处可见的自动售货机与便利店、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以及完善的新干线。

相比之下,日本在数字化领域的短板就更显突出。

2018年,日本时任网络安全大臣称自己“从未用过电脑,因为这类事务都由秘书代劳”,这番言论引发公众愤怒与质疑。几天后,他收回了这番话。

日本最后一家仍在运营寻呼机业务的公司,直到2019年才最终停止服务,而当时这种个人通信设备被手机取代而淘汰已数十年。

旧技术的普遍使用还催生了繁杂的官僚流程。川合指出,开设银行账户或办理住房登记,可能需要用到个人印章,还需提交个人信息文件,而这些文件必须本人前往地方政府部门申请。

最终,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迫使变革真正到来。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缺乏能简化流程的数字工具,日本在应对疫情时不堪重负,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也暴露无遗。

情况曾糟糕到,2021年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数字化转型大臣”的平井卓也,一度将日本对疫情的应对描述为一场“数字化惨败”。

也正因如此,“数字厅”应运而生。库珀史密斯表示,这个部门旨在推动日本跟上数字化步伐,其成立是“担忧与机遇共同作用的结果”。

成立于2021年的数字厅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推广智能版日本社会保障卡,以及推动建设更多云基础设施等。

但数字化转型过程也面临“成长的烦恼”。

据当地媒体报道,政府曾就元宇宙相关问题向公众征集意见,但流程十分繁琐:需下载Excel表格、填写个人信息,再将表格通过电子邮件发回数字厅。

此举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嘲讽与质疑后,时任数字大臣河野太郎在推特上发文称:“数字厅今后将通过(在线)填表的方式,妥善处理意见征集工作。”

艰难应对

川合表示,随着政府坚定推进数字化,企业也加快了跟进步伐,许多企业聘请外部承包商和顾问,协助全面改造自身系统。

后藤雅弘(音)就是这样一名顾问。作为野村综合研究所数字化转型团队的一员,他已帮助各行业的日本大型企业适应数字世界,从设计新的商业模式到采用新的内部系统,涵盖多个领域。

他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这些客户往往“迫切希望推进数字化,但不确定该如何着手”。他说:“许多企业仍在使用需要大量维护的旧系统,或即将达到服务年限的系统。很多时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向我们寻求帮助。”

后藤指出,对野村综合研究所顾问的需求强劲,寻求其服务的企业数量“无疑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过去五年间。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多年来,日本企业将IT需求外包,导致如今缺乏能实现全面数字化的内部技术人才。

他说:“从根本上讲,企业希望提高运营效率,而且我认为,他们希望积极采用数字技术,将其作为一种生存手段。毕竟,日本人口将持续减少,因此提高生产力至关重要。”

不过,在某些领域仍可能面临阻力。据当地媒体报道,2021年,数字厅提出在政府内部停用传真机的计划,遭到来自不同省厅的400项正式反对。

像个人印章这类植根于传统习俗的事物(有些父母会在孩子成年时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由于承载着文化意义,可能更难逐步淘汰。

川合表示,数字化的推进速度还取决于数字厅在推动监管改革方面的决心,以及议员们在制定未来预算时对数字化的重视程度。此外,随着世界其他地区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日本追赶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这也是客观现实。

库珀史密斯说:“这将是一项持续的挑战,因为2025年的数字技术,与2030年、2035年的数字技术必然不同。”

但专家们仍持乐观态度。川合估计,按照目前的速度,日本可能在5至10年内赶上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数字化水平。

最后,公众对数字化也有着强烈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无现金支付,并推出新的在线服务。

川合表示:“毫无疑问,民众总体上渴望实现数字化。我相信,年轻人或者说普通民众,都希望尽快推进数字化进程。”(编译/刘白云)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创刊于1931年,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