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却错失了一绝世高人,如果当年刘备能够把

小史善始善终 2025-09-10 20:44:54

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却错失了一绝世高人,如果当年刘备能够把这个人留下来的话,也许刘备还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一统天下,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这段佳话人人皆知。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寻访诸葛亮的过程中,刘备其实还遇到过另一位才子。这个人就是崔州平,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有些神秘的人物。   公元207年,刘备听从徐庶推荐,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在前两次未能见到诸葛亮时,刘备在路上偶遇了崔州平。   崔州平年轻时也曾在官场打拼,担任过虎贲中郎将等职务。但他的父亲崔烈因为花钱买官被时人诟病,这让崔州平对仕途产生了厌倦情绪。加上东汉末年政局动荡,他最终选择了隐居生活。   在诸葛亮出山前,崔州平、徐庶、石广元、孟公威被称为“隆中四友”,经常一起读书论道。当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时,多数人都觉得他狂妄,只有崔州平和徐庶深信不疑。 从崔州平的人生选择来看,他更像是一个看透世事的智者。面对乱世纷争,他选择了明哲保身,这在当时的士人群体中并不罕见。许多有才学的人都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隐退,崔州平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从纯粹的假设角度来看,崔州平确实有可能成为刘备的助手。毕竟他出身名门,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又与诸葛亮交好。但历史不容假设,我们无法确知他的真实能力究竟如何。   更重要的是,蜀汉政权面临的困境并非仅仅缺少一两个人才就能解决。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人口规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才是制约蜀汉发展的根本因素。即便是诸葛亮这样的治世奇才,也难以完全扭转大势。   崔州平最终没有出仕,继续过着隐士生活。这个选择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宁可保持内心的平静,也不愿意卷入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做出选择,这些选择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所知的历史。崔州平选择了隐居,诸葛亮选择了出仕,都是合理的人生道路。   回到刘备的角度,他最终请到了诸葛亮,这已经是巨大的成功。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历史公认的事实。至于崔州平,他选择了另一种人生,同样值得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才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能力,更在于其选择。有时候,尊重别人的选择比强求更重要。刘备能够理解并尊重崔州平的选择,这本身也体现了他作为领导者的胸襟和智慧。   参考书籍:《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注:司马徽相关记载以正史《三国志》《后汉书》为准,《三国演义》对其形象有艺术加工)  

0 阅读:0
小史善始善终

小史善始善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