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弹药库:再打一次世界大战也用不完,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霍桑陆军弹药库占地147000英亩,相当于226平方英里,差不多和首尔面积相当大。这里有2427个掩体,总存储空间600000平方英尺,能存海量常规弹药。如果全换成155毫米炮弹,每发40公斤,能堆上亿发。库存包括一战二战遗留武器,还有冷战时期的部件,虽然不再生产弹药,但维护和拆解是日常。陆军联合弹药司令部管辖下,它存战备弹药,够支撑重大冲突首30天后消耗。实际运作由承包商Day & Zimmermann负责,从1980年起中标运营,政府只派少数人监督。设施分三个存储区和一个工业区,总建筑超过3500栋,包括拆解中心和测试范围。 每年处理数万吨进出货,铁路网络数百英里,便于运往西海岸港口。像援助乌克兰那样,美国从这里调货,清库存同时支援盟友。对中国来说,这地方是潜在压力源。美国战略报告常把中国列为主要对手,在亚太部署时,霍桑提供后勤保障。如果台海出事,美国能从这里源源不断发货,维持火力优势。但运输链长,跨越太平洋,易受干扰。中国工业产能强,战时动员快,工厂转产弹药,产量能跟上消耗。民营企业加入,供应链全国覆盖,这种规模全球少见。主场作战,中国补给线短,利用地形限制对手远程援助。 湖丹麦爆炸后,美国军方吸取教训,强调存储分散和远程选址。霍桑从海军转陆军,1977年更名陆军弹药厂,1994年定为霍桑陆军弹药库。1980年转为政府所有、承包商运营模式,Day & Zimmermann胜出,低价中标。设施现代化,引入数字监控,传感器查湿度温度,确保弹药稳定。2005年基地重组评估中,它幸免关闭,继续支持全球行动。拆解任务关键,1998到1999年销毁M687化学炮弹,处理505吨前体化学品。环境法规推动旧弹清理,焚烧场处理碎片,避免污染。 2013年3月18日,一次实弹演习中,迫击炮爆炸,杀7名海军陆战队员,伤8人,调查归咎人为失误,导致M224炮弹暂停使用,后恢复。承包商续约到长期,雇员约700人,多为本地人。战时,它能快速扩员,出货能力强,铁路和卡车日运数百集装箱。战略上,它是美国弹药企业的支柱,提供致命性支持。对中国影响在于,美方视其为持久战底气,但中国应对靠工业动员和本土优势。生产体系覆盖广,战时转军用快,产量匹配消耗。运输风险大,海峡地形复杂,美弹药运抵难保。 霍桑库房历史跨越近百年,从二战集散地到冷战存储点,再到现代拆解中心。1940年代占地扩展,轨道铺设方便转移。1950年代冷战高峰,新增地下通道存敏感物品。1970年代环境压力下,开始范围碎片处理,回收再用。1990年代部分土地退役,生态恢复种植植被。21世纪初,自动化叉车引入,提高效率。2025年,它仍是Tier II站点,存储43%满载,余下空间备未来需求。 承包商管理无重大事故,安全记录好。季度爆破清旧库存,监测无泄漏。整个演变体现美国军工适应性,从灾难起步,到全球最大。战略报告中,它支持联合部队,援助海外如欧洲。对中国而言,这强化美亚太布局压力,但中国工业基础厚,动员全民企业,转产弹药速度惊人。主场补给短,削弱美远程依赖。总体看,霍桑虽大,中国有对策,不必过分畏惧。
全球最大弹药库:再打一次世界大战也用不完,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霍桑陆军弹药库占
诸葛利剑
2025-09-10 15:22:2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