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中国不军援俄罗斯,是怕了西方的制裁。错了!真相是,9·3阅兵之后,西方情报界最后怕的,恰恰是中国“没出手”! 9月3日,全球的目光都盯着北京的长安街——毕竟俄乌冲突正打得胶着,不少人都在猜,中国会不会借着这场军事展示,透露出点“要帮俄罗斯”的信号。连西方情报机构都加班加点分析,从受阅装备的型号到解说词的措辞,恨不得扒出点“军援迹象”来。 可最后看完阅兵,大家发现中国压根没提“援俄”这茬,只是安安静静展示了自己的国防实力,这下反而让西方那边慌了神——他们本来等着抓中国“打破中立”的把柄,或者看中国“怕制裁不敢硬气”的怂样,结果中国这波“没出手”,反而把他们的算盘全打乱了。 其实这场阅兵传递的信号,比那些驶过街头的坦克、战机要深得多。它先是给外界递了个“澄清”:中国不想把冲突扩大化,咱们一直说的“中立”不是嘴上说说,就算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也不会随便掺和进别人的战争里。 要知道西方早就放风说“中国偷偷给俄罗斯送武器”,还威胁要搞新一轮制裁,结果阅兵一摆,全是中国自己的国防装备,没半点和“援俄”沾边的痕迹,这等于直接戳破了西方的造谣——你看,我们连展示都不提这事儿,怎么可能真去做?这一下,西方想借“制裁”拿捏中国的由头,就显得特别站不住脚。 但更重要的是,这“没出手”里藏着满满的威慑。受阅的那些装备,从隐身战机到新型导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中国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调动足够强的力量,只是没选择用在“援俄”上而已。 西方情报界最怕的就是这个——他们不怕中国“出手”,因为一旦中国真援俄,他们反而能按部就班搞制裁、拉盟友施压,可中国现在是“有能力却不用”,这就意味着中国手里还攥着底牌,没把话说死、没把路走绝。 要是中国哪天觉得西方做得太过分,或者冲突真要波及到自己利益了,这些装备随时能形成实际影响力,可西方现在连中国的底线在哪都摸不清,只能跟着中国的节奏走,这种“不确定感”比直接对抗还让人闹心。 而且中国这波“没出手”,本质上是种主动的战略选择,不是怕制裁才缩着。有人说“中国不援俄是怕西方断芯片、卡贸易”,可现在中国的产业链早就不是十年前了,芯片有自主研发的突破,和东南亚、中东的贸易也越来越稳,西方那套制裁早就没那么大威慑力。 中国之所以不伸手,是想稳住局面——要是真援俄,俄乌冲突很可能升级成更大的混战,到时候油价、粮价再涨一波,全球经济都得跟着遭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肯定不想被卷进这种乱局里。 更别说,现在保持“没出手”的状态,还能安安静静观察地缘政治的变化:看西方对俄制裁到底有没有效果,看俄罗斯在战场上的真实需求,看其他国家对冲突的态度,等把这些都摸透了,后续不管是劝和促谈,还是应对西方的小动作,都能更有章法,这才是把棋下在前面的智慧。 西方情报界越琢磨越慌,还有个原因:中国这“没出手”,其实是把主动权攥在了自己手里。过去西方总觉得自己能主导国际局势,想制裁谁就制裁谁,想挑动哪国冲突就挑动哪国,可这次中国不按他们的剧本走——既不被他们的“制裁威胁”吓住,也不被俄罗斯的“求援信号”绑住,就凭着一场阅兵,明明白白告诉全世界:中国的立场自己定,中国的力量自己用,什么时候出手、出不出手,全看中国的利益和节奏。 这种“不跟着别人走”的姿态,让西方突然发现,他们对中国的掌控力越来越弱了,以前能靠舆论、制裁逼中国让步,现在中国反而能通过“没出手”这种沉默的方式,让他们跟着紧张、跟着猜测,这种角色的转换,才是西方最不适应、也最害怕的。
金融时报(9月8日)报道:欧盟考虑因购买俄罗斯石油制裁中国,但是前提是美国先制裁
【10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