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 年,徐霞客因怀念已故妻子,偷偷宠幸了原配的侍女,并让她怀了身孕,谁料,待徐霞客云游回家时,周氏已经被继妻卖了,她生下的孩子没有被认回,谁知,就是这个孩子让徐霞客的名字名垂千古! 盐城桥洞下,一个瘦小的少年蜷缩着身子,手里攥着一页泛黄的书稿,上面写着 “滇西山川,气象万千”。他抬头望天,低声道:“爹,我一定让你名扬天下。” 那年,他才八岁,名叫徐鼎,母亲周氏刚病逝,留给他唯一的遗物,就是这页从徐霞客手稿中抄来的残纸。没人知道,这个流浪儿的身世,竟与那位名震天下的游圣徐霞客紧密相连。 徐鼎靠着乞讨过活,那页残纸从不离身,夜里就借着人家窗缝漏出的光反复摩挲。后来他混进镇上的书铺当杂役,偷偷学认字、练写字,一有空就打听有没有人见过徐霞客的手稿。掌柜见他机灵又执着,偶尔会教他整理旧书,他也趁机留意散落的文稿。 不过这里得说句实在的,这种 “名人靠私生子扬名山” 的说法,其实有点本末倒置。真实历史里,徐霞客能名留青史,是因为他三十年踏遍山河写下的《徐霞客游记》,那里面记载的地理、水文、地貌都是前所未有的科学记录,跟所谓 “被认回的孩子” 没半毛钱关系。现在不少故事为了抓眼球,总爱给历史人物加这种狗血身世戏码,反而容易让人忽略他们真正的成就 —— 徐霞客的厉害,是他用脚丈量大地的毅力,不是靠后代 “逆袭” 的剧情。 徐鼎找了整整十年,从少年变成青年,终于在一个老儒生家里发现了几卷徐霞客的亲笔游记。他哭着跪在地上求老儒生把稿子借给他整理,还把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老儒生被他打动,不仅借了稿子,还帮他校对错漏。徐鼎白天帮人挑水挣饭钱,晚上就就着油灯抄录、补全,手指磨出厚茧也不肯停。 可另一个问题也很明显:故事里把徐霞客 “宠幸侍女”“继妻卖人” 当背景,多少有点消费历史人物私德的意思。史书中徐霞客的家庭情况虽有记载,但并无此类狗血情节,这种改编看似增加了戏剧性,实则可能误导读者把虚构当史实,忽略了他作为地理学家的专业贡献。后来徐鼎整理的稿子被书商看中出版,书名就叫《徐霞客游记》,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才知道有这么位踏遍山河的奇人。但真要论起来,不是徐鼎 “让” 徐霞客出名,是徐霞客自己的心血值得被记住。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617年,徐霞客因怀念已故妻子,偷偷宠幸了原配的侍女,并让她怀了身孕,谁料,
海边观潮客
2025-09-10 12:40:5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