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拜登的差距。拜登的4年颤颤巍巍磕磕绊绊,但的国防部长、国务卿、财政部长各司其职,连本没有存在感的副总统也经常上热搜,尽管拜登进入政坛55年,但是很有自知之明,也尊重人才。 这几年美国当总统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特朗普和拜登俩人给世界呈现了两种极端,一个是雷厉风行,但凡事自己说了算,什么政策都亲自插手。 另一个则更愿意站在背后,让各部门各展所长,自己则更多做协调和决策。 两人在政策上的差异更是天壤之别,特朗普的政策就像一场龙卷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他发起的对华贸易战,虽然短期内让美国农民得到了补贴,但长期来看,美国企业每年多支付了1200亿美元的关税成本,中国却趁机开拓了东南亚市场。 他的“美国优先”政策,让北约盟友心寒,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私下抱怨:“我们不能再完全依赖美国了。” 而拜登的政策更像是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他推动的1.2万亿美元基建法案,虽然在国会扯皮了半年,但一旦落地,将彻底改变美国的交通和能源网络。 他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让美国再次站到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前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赞这是“历史性的回归”。 在沟通风格上,两人也是冰火两重天,特朗普的推特就像一枚枚“语言炸弹”,今天骂民主党是“卖国贼”,明天又给某个国家领导人起外号,他的支持者觉得这很“接地气”,反对者却认为这是在降低总统的尊严。 拜登则更像个“老派绅士”,他的演讲总是字斟句酌,虽然偶尔会口误,但整体上保持着总统的威严。他上任后很少在社交媒体上直接攻击对手,而是通过政策发布会和记者会传递信息,这种克制让他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尊重。 不过,拜登的执政也不是一帆风顺,他的“重建更好未来”法案在国会卡了一年多,至今仍未通过;从阿富汗撤军的混乱场面,让美国的国际形象受损;最近的通胀率更是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点,民众怨声载道。 但他的优势在于团队的稳定性,国务卿布林肯多次出访欧洲,成功修复了特朗普时期受损的盟友关系;财政部长耶伦提出的全球最低企业税方案,得到了136个国家的支持。 这种“细水长流”的策略,虽然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但为美国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则像一场豪赌,他一上台就对中国加征145%的关税,结果被联邦法院裁定违法,可能面临数千亿美元的退税;他推动的“大而美法案”虽然通过,但引发了与马斯克的公开决裂,特斯拉股价一度暴跌15%。这种“赌徒式”的政策,让美国的经济和国际关系都陷入了不确定性。 当他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时,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集体抗议,因为他们的零部件有40%来自中国。 更糟糕的是,他审查博物馆和高校的行为,让美国的文化界陷入恐慌,史密森学会的专家们哀叹:“这是在改写历史。” 这两位总统就像美国政治的两面镜子,折射出这个国家的分裂与挣扎,特朗普代表着民粹主义的崛起,他的支持者大多是被全球化抛弃的蓝领工人,他们渴望一个能为自己发声的“斗士”。 拜登则代表着精英主义的坚守,他的支持者更多是城市白领和少数族裔,他们相信通过制度改革可以解决社会问题。 两人的对决,本质上是两种美国价值观的碰撞:是继续走孤立主义的老路,还是重新拥抱多边主义的未来? 历史终将评判这两位总统的功过,特朗普的任期可能会被记住为“美国优先”的实验,而拜登的执政或许会被视为“修复美国”的努力。 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差异都在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不仅需要勇气和决断,更需要智慧和胸怀。 当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泄情绪时,拜登正在椭圆形办公室与州长们商讨疫情对策;当特朗普在集会上高呼“让美国再次伟大”时,拜登正在国会山与议员们谈判基建法案。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执政风格,或许就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时代浪潮中的两种生存选择。
特朗普和拜登的差距。拜登的4年颤颤巍巍磕磕绊绊,但的国防部长、国务卿、财政部长各
万事浮华
2025-09-10 11:36: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