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以为,我们没有武统是军事准备不充分。恰恰相反,在统一的所有准备中,军事准备

赵财苗 2025-09-10 10:35:22

一些人以为,我们没有武统是军事准备不充分。恰恰相反,在统一的所有准备中,军事准备是最充分的。所以才会有人说,打台湾只要一周,还有的说以小时计。总之,武力拿下台湾,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真正让我们犹豫不定,也可以说准备得还不充分的,是政治和经济。 ​政治上,咱们别想在实现祖国统一的过程中得到其他国家的祝福,大概率会遭到强烈的反对。别看那么多国家嘴上承认一个中国,到时候美国和西方一哔哔,我们在政治上肯定别想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我们的处境,不会比现在的俄罗斯好多少,要做好被西方集体针对甚至制裁的准备。 ​经济上的问题最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际上是嵌入了美国制订秩序的全球化,运行在美国构建经贸网络、美元货币等基础上。虽然对外贸的依存度逐年减小,但总量仍然不小。一旦被美国和西方经济制裁,我们要做好失去西方市场的准备。 这话戳中了很多人没说透的顾虑——不是打不赢,是打完之后怎么扛住接下来的风浪。就像家里装修,砸墙拆旧很容易,但后续的水电改造、墙面修复才是考验真功夫的地方,统一这件大事,远比装修复杂千万倍。 先说说政治上那点事儿。去年G20峰会期间,美国拉着几个盟友搞小圈子,连芯片出口这种技术问题都要跟中国掰扯,更别说涉及台湾这种核心利益的议题了。他们嘴上喊着“规则秩序”,实则把国际法当橡皮泥,只要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就随时揉成想要的形状。还记得2022年佩洛西窜台时,美国伙同一些国家发表所谓“联合声明”,虽然最后跟着起哄的没几个,但那种抱团施压的架势,已经把他们的真实嘴脸露得明明白白。我们不是怕他们反对,而是要算清楚,这种反对会给我们的外交空间、国际合作带来多少阻碍。比如一带一路项目里,有些国家本来就摇摆不定,一旦西方从中作梗,很可能让一些合作暂时停滞,这对我们拓展国际影响力可不是小事。 再看经济这块,这才是真正的“硬骨头”。去年我国对欧盟、美国的出口额加起来还占外贸总量的近30%,虽然比十年前的40%降了不少,但基数摆在那儿。就拿长三角的外贸企业来说,我认识一个做汽车零部件的老板,他们厂60%的订单都来自欧洲车企。前年美国搞芯片制裁时,他们上游的芯片供应商断了货,工厂停了半个月,光损失就有几百万。这还只是单个企业的遭遇,如果真的面临全面制裁,那些依赖西方市场的外贸行业,比如纺织、电子、机械制造,都可能面临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更要命的是美元结算体系,目前全球超过80%的跨境贸易还用美元结算,一旦被踢出SWIFT系统的部分功能,我们跟很多国家的贸易结算都会变得麻烦。虽然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推人民币国际化,去年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已经到了23%,但跟美元比还是差距不小,短期内很难完全替代。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不是有内循环吗?没错,这几年国内大循环确实越来越稳,去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5%。但内循环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而是要和外循环相互促进。就像一棵大树,内循环是根基,外循环是枝叶,少了枝叶的光合作用,根基再稳也很难长得高大。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默默加固根基——扩大内需市场,完善产业链自主可控,跟东盟、中东这些地区深化合作。去年我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已经超过了欧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这就是在为可能到来的风险铺路。 说到底,我们不急于武统,不是怯懦,而是清醒。军事准备充分,是我们手里的“底牌”,让我们有底气应对任何突发状况;而政治和经济上的准备,是我们“出牌”的策略,要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远。统一是必然的,但我们要的不是一场速战速决的胜利,而是一个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中国。那种只看到军事优势,就喊着“马上打”的声音,多少有点想当然了。真正的大智慧,是在该稳的时候沉住气,把所有可能的风险都考虑周全,等到时机成熟,一举实现祖国统一,而且要让统一后的台湾,能快速融入祖国发展大局,让两岸同胞都能享受到统一带来的红利。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两岸人民负责的态度。

0 阅读:0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