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一夜突袭基辅,这次打到了大鱼!乌克兰军方发出讣告,乌克兰首都美国爱国者防空导

依秋聊趣 2025-09-09 11:43:35

俄军一夜突袭基辅,这次打到了大鱼!乌克兰军方发出讣告,乌克兰首都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首席军事专家丹尼斯·萨昆中校阵亡。 9月5号这天,基辅的夜空被导弹尾焰划破,俄军一夜突袭不仅炸响了防空警报,更精准敲掉了爱国者系统的“大脑”——美国派驻的首席军事专家丹尼斯・萨昆中校。乌克兰军方随后的讣告证实了这个消息,等于明说俄军这次真的打到了“大鱼”。 要知道,爱国者这类美式装备,从来都不是送过来就能直接上手的家伙。雷达怎么跟乌军现有通信系统对接、多波次来袭目标怎么分配拦截优先级、甚至导弹储存时的温湿度调控,都得靠萨昆这种美国专家现场把控! 之前乌军操作员培训时就承认,很多高级功能他们还没吃透,全靠现场专家临时指导。现在这位"技术主心骨"没了,那些需要美乌两边协调的系统整合工作,那些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方案,恐怕就得陷入停滞。 俄军显然摸透了这层门道,就在萨昆被报销后不到24小时,他们又发动了创纪录的空袭,800多架无人机混着13枚导弹扑向基辅,其中4枚还是难拦截的弹道导弹。 表面上是搞饱和攻击,实际上是在执行三重任务:首先用低成本目标耗尽乌军的防空导弹,俄军派出来的这些"沙赫德-136"无人机,单架成本也就2万到5万美元,可乌克兰用来拦截它们的爱国者导弹,一枚就得花掉300到400万美元,乌克兰根本没那么多钱拦截。 其次通过无人机的突防情况,实时侦察乌军防空系统的部署漏洞;最后才轮到导弹登场,对着已经暴露的关键目标下手。这种"无人机开路、导弹补刀"的组合拳,让乌军陷入了两难——不拦无人机,城市要遭殃;拦得太狠,又给导弹偷袭创造了机会。 当然,两次接连成功,俄军背后的情报工作显然下了苦功。现在的战场早就不是靠望远镜看动静的时代了,俄罗斯黑客把基辅城里的民用摄像头都变成了天眼,2024年初就有过先例,他们远程操控居民楼里的旧款摄像头,不光调整角度偷看乌军防空部署,还敢直接连上YouTube直播,实时观察导弹防御系统的动作。 那些援助乌克兰的西方设备也藏不住秘密,英国情报机构就曝光过,俄军甚至能入侵罗马尼亚边境的监控系统,盯着西方援助物资的运输路线。这种把民用设备改造成侦察工具的操作,让乌军的防御部署在对手面前几乎成了透明的。 西方给乌克兰送装备时,总爱吹嘘自己的武器多先进,却很少提这些装备背后需要一整套技术体系支撑。 就拿这次被打掉的爱国者系统来说,美军自己用的时候,背后有卫星侦察、电子干扰、后勤保障一整套体系跟着,但到了乌克兰这边,就成了孤零零的发射架和一群没培训到位的操作员,全靠几个专家撑场面。 俄军恰恰看透了这个弱点,不跟你拼装备数量,专打你技术链条上的关键人物。这种"釜底抽薪"的打法,比单纯摧毁武器装备要狠得多——装备炸坏了还能再送,可培养一个能玩转这套系统的专家,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事。 现在看来,俄军这波操作不光是敲掉了一个技术专家,更像是在测试一种新的作战模式:先用情报网络锁定对方的技术软肋,再用战术创新撕开防御缺口,最后精准打击实现体系破袭。 从2023年打击北约顾问驻地,到今年靠摄像头指引导弹轨迹,再到这次用无人机群掩护猎杀爱国者专家,俄军的情报能力和战术水平确实在一点点升级。而乌克兰这边,拿着西方送来的各种"先进玩具",却始终没能建起自己的技术支撑体系,到头来还是得靠外人撑腰,一旦这些"外援钉子"被拔掉,整个防御体系就难免出现松动。 这场仗打到现在,拼的早就不只是武器数量,更是谁能把技术链条攥得更紧,谁能在体系对抗中少留破绽。俄军这次在基辅得手,或许正是抓住了对手这个致命的短板。

0 阅读:1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