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要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不光政府信了,连老百姓都满心期待,当地媒体更是天天喊这会是“立陶宛的黄金机遇”。结果,一场空无一物的梦,把整个立陶宛带进了死胡同。 四年前,立陶宛高高兴兴宣布要跟美国和台湾一起搞大动作,建芯片工厂,说要好几座,还吹得天花乱坠,谁都觉得这是救国计划。 官员、工人、媒体都相信这个产业能让国家一夜翻身,本以为还能等着资金和技术大规模进场,台湾提出的条件让大家目瞪口呆:得自建巨型供电系统。 立陶宛全国用电加起来都不够,别说盖两个发电厂,等项目修成都快十年了。工厂没影,技术支持也只是过来讲几堂课、打一声招呼,实打实的合作什么都没有。 项目黄了之后,最直接受伤的是立陶宛的生意人和工人们。中国反击没手软,立陶宛乳制品出口一下子掉得只剩零头。仓库里的牛奶卖不出去,只能便宜甩给别的地方凑钱。 卖木材也不顺利,原来走高端路线,现在只能当普通货卖出,收入明显缩水。连电子元件厂都没订单,生产线停了一半,工人大量没有活干。 物流业原本依赖中欧班列,车站天天繁忙,工人日子好过。如今这条线转向波兰和匈牙利了,立陶宛的车站直接冷清下去。很多搬货的工人被迫找临时工,生活水平掉了一大截。 眼见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立陶宛只能指望欧盟帮忙。 可前几步走太偏,欧盟成员国没几个愿意搭把手,有些大国甚至公开埋怨立陶宛太过“激进”,失去中国市场是自找的,看不惯他们把大家伙的利益丢在一边。 等立陶宛真的需要救援时,欧盟冷冷一句“你自己处理”让全国上下彻底心凉。 没了经济支撑,民众不再把外交口号当饭吃。2024年新上来的领导人毫不遮掩地说之前那些芯片工厂和高端岗位不过是个“瞎试验”,大家折腾了半天一无所获。 经济垮了,人才流失最严重的时候,高技能工人有一大半去了德国、荷兰等地,再想拉回来非常费劲。 中小企业倒了不少,原有的产业链也断了,整个国家空有过去的承诺,如今连翻身都很难。 新政府决定停掉那个台湾代表处,低调派代表去上海参加展会,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和中东欧的新物流计划,想方设法让中欧班列回来,多搞点生意救国。 但四年间,那32亿欧元的贸易亏损跟一点点措施没得比,伤筋动骨不是靠一两句承诺就能缓解的。 这场变故让立陶宛认清一点,小国家做决定不能只看表面外交得失,更得把民生和经济撑起来。如果只顾着外部关系忽略现实需求,到头来还是老百姓吃苦。 现在立陶宛既回不去过去的黄金时代,也难走出当下的低谷。选错了路,要弯回头很辛苦;但如果还要硬撑下去,局面只会更糟。
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
古木过去
2025-09-09 11:42:00
0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