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做了“日本鬼子”,受到国家“反制”。有人发现这个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当初还是官派留学生。北京大学也跟着受了连累。有人说这就是北大教育的失败,也有人说北大应该为此立一块碑子,做一个塑像——就像给秦桧,汪精卫弄的那样。 其实这都是情急之下失了理智,病急乱投医的表现。石平由一个中国普通人家的孩子,能成为北大的学生,能成为官派留学生,再成为日本人,成为参拜供奉着在抗日战争中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刽子手的靖国神社的日本国会参议院议员。那自然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是他“出卖良知”“数典忘祖”的结果。这个是真不好笼统的归咎于北大,归咎于教育的。龙生五子尚有好坏,偌大的北大、诺大的中国,出一些“石平”——准确地说,现在应该称之为石平太郎——应该是正常的。抗日战争,中国出了多少汉奸呢? 况且,过去的“石平”已经成了现在的“石平太郎”,是有日本国籍的日本人了,也是日本的国会议员了。我们现在用“汉奸”,用“卖国贼”这一类的说法来对付他,实际上也是不合适的—— 至少在法理上是不通的。他都早就不是中国人了(十八年前就改国籍了),“汉奸”“卖国贼”自然也就不适合了。用这些来对付他,就很有些攥紧拳头朝影子扑去的嫌疑了。 还是就事论事,就人说人的好。国家这一次用“反制”就是恰如其分的——“出卖良知、数典忘祖”应该是最恰当的定论。因为他原本是中国四川人,他应该是知道四川人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什么、付出了多少代价的,那些代价中自然肯定有他的祖先族人的鲜血和生命,他去参拜有供奉干这些事儿的刽子手们的靖国神社,自然就是数典忘祖的。在中国生,在中国被养,享用了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转而跟中国为敌,自然就是出卖良知的。是一种良知的背叛。 不是不能给这种人“塑像”“立碑”。而是—— 如果要这么干,那也要定性准确。比如“出卖良知,数典忘祖” 就是他和他这一路最好的画像。 “出”和“卖”是两个词。出国是一回事儿。加入别的国家的国籍是一回事儿。“出卖良知,数典忘祖”又是一回事儿。不然就会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风险。
李敖评价张学良时,坦言“张学良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张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