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阅兵之后,孙立人将军后人提出请求,希望能尽快把孙立人将军的棺木,运回家乡安葬

柳淮蕊 2025-09-08 10:41:55

看完阅兵之后,孙立人将军后人提出请求,希望能尽快把孙立人将军的棺木,运回家乡安葬。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个孙将军可不是一般人,他1900 年出生在安徽庐江,清华大学毕业后,人家放着美国桥梁公司工程师不干,根本就不想过优渥生活,非要去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军事。 那军校的训练,可不是一般人能扛住的,老生能随便打骂新生,跟他同去的中国学生都受不了退学了,可孙立人说这是锻炼意志,硬是咬牙坚持下来,最后还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 这种坚韧劲,后来在战场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孙将军在军中的威望,那也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1932 年他接手税警总团,用自己在美国学的那套方法练兵,独创 “孙氏操典”。 淞沪会战的时候,他带着部队硬刚日军,自己身中十三处伤还坚持指挥,就此一战成名。 最厉害的是 1942 年的仁安羌战役,他率部击溃数倍于己的日军,解救了 7000 多名英军,这可是让英美等国,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的硬仗。 后来两次中缅印战役,他的新一军更是歼灭日军 3 万 3 千人,被称为 “丛林之狐”,还得了中、美、英三国勋章,这待遇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可就是这么个冲锋陷阵,能力超群的将军,为啥就被蒋介石盯上了? 首先孙立人不是黄埔系,蒋介石向来重用自己的学生,对他这种 “外来户” 本来就不放心。 再加上美国当时有 “弃蒋保台” 的想法,想让孙立人取代蒋介石,所以有孙立人这么个能人在身边,老蒋自然也睡不上安稳觉。 更要命的是,孙立人看不惯国民党的政工体系,跟蒋经国闹得很僵,老蒋担心孙将军的威望,未来会威胁自己儿子的接班路。 1955 年,蒋介石就借着下属 “郭廷亮案” 的由头,给孙立人扣上了 “匪谍” 的帽子,把他软禁了起来。 这一软禁就是 33 年啊,孙立人被赶到台中市的一处居所,四周围墙高筑,门口两头堵死,6 个 “保卫人员” 日夜监视,连打电话都得请示。 他家围墙外,还有个三层楼的指挥中心,居高临下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有意思的是,这位当年的陆军总司令,家里清贫得很,菜金都要限制,来客添菜就只有咸蛋、炒蛋或皮蛋,家人都只能调侃 “三蛋轰炸”。 软禁期间孙立人没了薪水,四个孩子上学带便当,没钱买米都只能分三个鸡蛋吃。 没了办法的孙立人,就只能试着种玫瑰卖,由夫人骑自行车送到菜市场换青菜豆腐,“将军玫瑰” 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 1988 年孙立人重获自由时已经 88 岁了,身体早就垮了,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乡,就算在台湾那么久,庐江的乡音依旧没变。 他给孩子取名孙天平,寓意就是 “中国安定,天下太平”,把对国家的期盼都藏在里面了。 民进党想让他骂蒋介石,他拒绝了,说蒋介石终究是长官;但他也坚持不葬在台湾,非要等回到大陆才入土。 这种复杂的情感,正是那代人的家国情怀。 2010 年,马英九说 “怀着感恩和歉疚” 为孙立人平反,2014 年台湾监察机构公布调查报告,间接为他洗清冤屈,2024 年还举办了诞辰 115 周年纪念活动,马英九和星云法师都去了,星云法师说 “两岸中国人都应感谢他”。 这些举措都在表明,历史终究是公正的。 现在大陆这边,为两岸关系做的努力有目共睹,2025 年新年贺词里特别强调 “两岸同胞一家亲”,福建的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搞得红红火火,台胞来大陆上学、工作、生活越来越方便,连景区门票都给台湾 “首来族” 减免。 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孙天平提出父亲的迁墓请求,还想从台湾引进技术人才,到合肥投资半导体企业,这不就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吗? 咱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临终想回家,这再合理不过了。 孙将军的遗言,也恰恰印证了两岸血脉相连,故乡情结是刻在骨子里的。 现在两岸交流越来越密切,孙将军的棺木回家乡安葬,不仅是满足一位老人的遗愿,更是对两岸同胞共同历史记忆的尊重。 孙立人将军在台中的经历,就觉得这位老人像寒冬里的玫瑰,虽然被风雪打压,却始终保持着风骨。 我相信,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这朵 “将军玫瑰” 终将能回到故土安葬。 毕竟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谁也阻挡不了,谁也无法割断我们的血脉亲情,孙将军回家的那一天,一定不会太远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