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1942年国民党“放弃”河南,是因为战力不足,迫于无奈。要我说,这根

阿牛科普 2025-09-08 08:37:23

很多人认为1942年国民党“放弃” 河南,是因为战力不足,迫于无奈。要我说,这根本就是蒋介石“丢车保帅”对国民的不负责任。 1942年5月日军在攻陷缅甸后,紧接着又进犯滇西地区,蒋介石为阻止日军继续西进,命令宋希濂率第十一集团军主力在滇缅公路上严防死守,配备了一手的美式装备。 而此时河南遭遇大旱,守河南的川军、豫军饿着肚子用汉阳造抵抗日军,装备差到连子弹都不够,可南京当局的第一反应不是调粮救兵,而是把精锐全堆在西南 “弃豫保川”,这如何能算是 “无奈”? 有网友说:“这是蒋介石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策略!”可是既然滇缅线能运军火,为什么就不能给河南运点救命粮呢? 当时河南大旱颗粒无收,国民党军队不仅不救灾,还依旧强征仅剩的口粮,士兵饿得啃树皮,百姓逃荒路上尸体遍地。据估算,从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大饥荒造成3000万人受灾,300多万人被活活饿死。 可彼时国民党却判断 :日军短期内很难从河南打到四川,只有保住西南大后方才能维持长期抗战,河南丢了也无妨。美其名曰 “保大后方”,实则是牺牲非嫡系部队保自己的中央军! 有些人不明白,国民党就算要撤,为啥不带着受灾百姓一起走?眼睁睁看着他们被日军抓壮丁、被饥荒饿死,这不就是战时逃兵行为吗? 没错!国民党军撤退时只顾着运武器,连粮仓都没给百姓留,甚至为了阻挡日军,故意炸了黄河堤坝,把河南老百姓的家园变成一片沼泽。 所谓的“以空间换时间”,不过是漠视民生的借口罢了,连自己人都能不管不顾的政权,就算保住了西南,又怎么可能赢得人心?而国民党最终失败的结局,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阿牛科普

阿牛科普

感谢各位看官的关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