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为啥非得跑一万公里把牛肉便宜卖到中国?说起来全是无奈,这背后藏着的全是阿根廷牧场主的烦心事...... 你可能不知道,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上养出来的牛肉品质其实相当不错,可这些年他们的牛肉在国际市场上根本卖不动,冷库堆得像小山似的,再不出手就要过期变质了。这一切的症结,就得从隔壁邻居巴西说起。 2024 年的数据显示,巴西一年能出口 164 万吨牛肉,而阿根廷拼尽全力也只卖出 90 多万吨,连人家的六成还不到。巴西的牧场老板们早就玩起了规模化养殖,把亚马逊森林都开辟成了牧场,成本压得极低,价格自然就有优势。阿根廷这边还守着传统的养殖模式,成本降不下来,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法和巴西打价格战。更要命的是,以前能卖上好价钱的欧美市场现在也进不去了 —— 欧盟有各种配额和绿色标准卡着,美国更狠,直接给阿根廷牛肉加了 34% 的惩罚性关税,把路彻底堵死了。 就在阿根廷发愁牛肉没地方去的时候,他们想到了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这可不是瞎找,中国每年光是进口牛肉就需要 200 万吨,这么大的市场简直就是救星。更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不仅爱吃牛肉,连牛舌、内脏这些边角料都能消化,这对阿根廷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等于把能卖的都卖出去了。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 年阿根廷出口到中国的牛肉有 59.5 万吨,占了他们总出口量的 69%,到 2025 年这比例还涨到了 70%—— 意思就是阿根廷每卖出十斤牛肉,有七斤都是被中国人买走的。 但光有市场需求还不够,真正让阿根廷非得低价甩卖牛肉的原因,是他们欠中国的钱还不上了。前几年阿根廷经济危机,欠了不少外债,其中就包括中国给的贷款。眼看到期要还本金和利息了,阿根廷手里外汇储备紧张,拿不出足够的美元,就跟中国商量用牛肉抵账。 2024 年,双方签了个 "牛肉抵债" 的协议,用牛肉来冲抵 230 亿美元的外债,每出口一吨牛肉就能抵 500 美元欠款,这么一来既消化了库存,又能慢慢还债。到现在为止,阿根廷已经用这种方式减少了 12 亿美元的对华债务。2025 年 4 月他们又急忙续签了 350 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相当于争取到 50 亿美元的喘息机会,要是没这笔钱,阿根廷政府可能几个月内就撑不下去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跑一万多公里运牛肉太不划算,实则不然,此中大有玄机。虽然从阿根廷到中国隔着整个太平洋,海运得跑一个多月,但现代海运的成本低到超乎想象。得益于巨大的集装箱货轮和高效的航线,摊薄后每公斤牛肉的海运成本才两毛钱左右,甚至比发个快递还便宜。这种“白菜价”的运输成本,让阿根廷牛肉即便加上关税,仍比国内部分高端牛肉便宜30%。再加上中阿两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让阿根廷牛肉享受低关税甚至零关税待遇,以及货币互换协议让阿根廷企业能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 其实,阿根廷也不想这么依赖中国市场,他们的牛肉协会早就想推动高附加值战略,多出口点贵的冷鲜牛肉,而不是总卖便宜的冷冻肉。可现实是欧美市场进不去,其他地方又没有这么大的需求量,只能先靠着中国市场救命。这种依赖甚至到了有点危险的地步 —— 中国要是哪天进口量减少,阿根廷的牛肉产业可能马上就会出问题。 说到底,阿根廷万里迢迢把牛肉便宜卖到中国,不是心甘情愿做慈善,而是实在没别的更好选择了。一边是国内堆成山的存货和紧张的外债,一边是中国这个又大又稳定的市场,换谁都得这么干。而对中国来说,既能买到性价比高的牛肉丰富百姓餐桌,又能帮着友好国家缓解经济压力,还能让进口渠道更多元化,算是一笔三方共赢的好买卖。
万万没想到,美国现在对中国使的招,跟当年整垮日本用的手段一模一样!如今他们计划已
【4评论】【14点赞】
重重滴
从南美到中国约30天,一艘1万标箱的货轮每天需200万费用,一艘5万标箱的货轮需300万费,一艘10万标箱的货轮需450万费用,加上装卸费岸费码头费保险费等等,平摊下来运一个集装箱费用约1000-2000元,而一个中集装箱的运费在8000-1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