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者的困惑:到底是人管安全,还是安全管人? 做安全科普这些年,常收到同

雪巧的职场 2025-09-07 07:20:19

安全管理者的困惑:到底是人管安全,还是安全管人? 做安全科普这些年,常收到同行私信:“每天盯着工人戴安全帽、按规程操作,到底是人在管安全,还是安全制度在管我们?”这个问题,我想通过两个真实案例和大家聊聊。 先说说某建筑项目的老周,他做安全管理五年,一直信奉“人管安全”——每天泡在工地,工人没戴安全帽就上前提醒,发现违规操作就当场制止。可去年夏天,项目赶工期,有个班组为省时间,偷偷把脚手架防护栏拆了。老周当天巡查时没发现,结果一名工人踩空摔伤。事后复盘,老周很自责:“我总觉得自己盯着就不会出事,可人的精力总有顾不到的时候。” 再看另一家电子厂的做法,他们更偏向“安全管人”——车间里装了智能监控,工人没按规定穿防静电服,设备就会自动报警;焊接工位没打开排烟设备,机器根本启动不了。刚开始工人抱怨“太死板”,可半年下来,违规操作率下降了80%,没再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次设备传感器故障,明明防护措施到位却报警不停,导致生产线停了两小时,车间主任跟安全部吵了一架,说“制度把人捆死了”。 其实这两个案例,正好戳中了安全管理的核心矛盾:只靠人管,会受精力、情绪影响,难免有疏漏;只靠制度管,又容易陷入“一刀切”,忽略实际操作中的灵活场景。但真正的安全管理,从来不是“二选一”,而是“人”和“安全制度”的互相配合。 我认识的一位化工企业安全总监,就把两者结合得很好。他们厂里既有严格的制度:进入防爆区必须刷门禁(未穿防爆服会被拦在门外)、危化品领用要双人双锁;同时也注重人的主动性:每月组织“安全找茬”活动,工人发现制度漏洞能拿奖金,安全员会根据工人反馈调整流程——比如之前规定“危化品转运必须走固定路线”,但工人反映这条路线要经过车间入口,人流大有风险,安全部实地勘察后,重新规划了路线,既符合制度要求,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说到底,“安全管人”是为了给人划好底线,让风险有章可循;“人管安全”是为了让制度更贴合实际,避免制度成为“空中楼阁”。就像开车要系安全带,制度要求“不系安全带车辆报警”(安全管人),但更需要司机主动养成习惯(人管安全),两者结合才能真正防住风险。 各位安全同行,你们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人”和“制度”的矛盾?是怎么解决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找到更高效的安全管理方式。

0 阅读:4
雪巧的职场

雪巧的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