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年,一次,宋真宗赏赐宰相王旦一壶御酒。回到家后,王旦发现酒壶里装的不是酒,而是一壶价值不菲的珍珠。王旦开始思考,皇帝这是有何用意?用得着贿赂他一个宰相吗? 宋真宗赵恒生于968年,本名赵德昌,后来改名赵元休、赵元侃。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子,早年封韩王、襄王、寿王。淳化五年九月,他加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997年太宗病逝,赵恒三十岁登基。刚上位,他就用李沆为相,注重农桑,减轻刑罚,朝政还算清明。1004年辽军南侵,他带兵北上澶州,途中在大名府议事,最后签了澶渊之盟,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事儿后,他开始信天书祥瑞,下诏建宫观,花了不少钱。统治后期,他多次祭祀,1010年西祀汾阴,1012年东封泰山,队伍长达数十里,官员几千人随行。他让群臣上表贺喜,在崇政殿接受朝贺,改元大中祥符。王钦若等臣伪造天书,说黄绢裹帛从天落,上书特定文字。这些事搞得财政吃紧,百姓负担重。 王旦957年生在大名府莘县,字子明,从小不爱说话,好学有文采。他爸王祜说他将来能当卿相。太平兴国五年,二十四岁中进士,当了大理评事、将作监丞。端拱二年,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淳化四年,升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恒即位后,王旦当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他办事稳当,荐了吕蒙正、寇准,稳住朝局。1014年,加尚书右仆射,封莱国公。在相位时,他处理边事,1004年随赵恒北上,参与澶州议事。他反对封禅,说战后钱紧,不该大动土木,但后来默许了。晚年荐丁谓参政,继续管政务,直到病重。 1004年澶渊之盟签完,赵恒面对议论,决定封禅泰山来宣扬太平。他让王钦若伪造天书祥瑞,刘承珪上报说左承天门南角楼有黄帛垂下,上书“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赵恒下诏叫它“宝符”,建道场斋戒。群臣上表贺,他设宴接受,改元大中祥符。王旦反对封禅,在朝堂进言,说国家刚打仗,辽军逼近澶州,宋军消耗大,财政紧张,不宜劳民伤财。赵恒不直接冲突,一天召王旦入宫设宴,宴后给了一壶密封御酒,说带回家尝。王旦回家开壶,没酒,只有满壶圆润珍珠,价值高。次日上朝,王旦不阻拦封禅了,群臣附和,赵恒下诏东封泰山。 赵恒1008年带群臣去泰山,筑坛祭天,祭完下山祭地,大赦天下,官员升职。回京后西祀汾阴,建更多宫观,花银绢无数。王旦继续辅政,荐丁谓参知政事,处理日常事。1017年王旦病重,赵恒多次探视,喂药问病。王旦上疏自责,十月死在家,年六十一。赵恒辍朝三天,赠太师、尚书令,追封魏国公,谥文正。赵恒后期修水利,发交子,但祥瑞事没停。1022年三月,他死在延庆殿,年五十五,庙号真宗。太子赵受益即位,为仁宗。
1007年,一次,宋真宗赏赐宰相王旦一壶御酒。回到家后,王旦发现酒壶里装的不是酒
历史拾遗者
2025-09-07 02:11: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