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凶手被当成英雄纳入小学课本,谎言瞒天过海整整18年。”1985年 ,经过最终调查和审判,获得荣誉英雄的刘学保在经过18年之后终于被绳之于法。这是为何? 刘学保,他的“英雄”称号,是用命换的,只不过,是别人的命。 这名字,在六七十年代,那可是响当当的。小学课本里有他,连环画上画着他,广播里天天播他的“光辉事迹”。全国人民都知道,甘肃有个叫刘学保的战士,赤手空拳跟反革命分子搏斗,保卫了一座大桥。可这出“英雄保桥”的大戏,从头到尾,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 事情得从1967年那个冬天说起。地点在甘肃永登县,一个叫池木哈村的地方,天寒地冻。12月17号晚上,村边的大通河水泥桥上突然“轰”一声巨响,桥被炸了个口子。附近的林场工人和民兵闻声赶来,第一眼就看见了解放军副班长刘学保。他浑身是土,左手血肉模糊,指着不远处一个倒在血泊里的人,用尽力气喊:“快!抓住反革命分子李世白,他要炸桥!” 大家一听“反革命”,脑子里的弦立马就绷紧了。那个倒地的人是林场工人李世白,头上一个大窟窿,眼看就不行了。两人被火速送到医院,结果,李世白伤势过重,第二天凌晨就咽了气。刘学保呢,左手的三根指头被截掉了,但命保住了。 人死了,还是个有“历史问题”的国民党宪兵,活着的又是“保卫国家财产”的解放军战士。这案子,在当时那个环境,还需要审吗?结论几乎是现成的。 刘学保的说法是,他发现李世白鬼鬼祟祟地在桥上安放炸药,于是他大义凛然地冲上去搏斗,在最后一刻抢过炸药包扔了出去,自己因此负伤,但成功保住了大桥。 这故事,逻辑完美,动机清晰,人物形象光辉,简直是为那个时代量身定做的英雄剧本。 接下来,就是全国范围内的疯狂造神运动。刘学保的事迹被写进了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标题是《为保卫大桥而战》。报纸、杂志、广播轮番轰炸,《解放军报》还发了长篇通讯,称他为“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英雄战士”。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一等功,提拔为干部,在全国各地作报告,风光无限。 可就在刘学保享受着英雄光环的时候,李世白的家人却坠入了地狱。李世白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分子”,他的妻子被赶出林场,遣送到贫困的农村,带着孩子艰难度日,受尽了白眼和欺凌。一个原本普通的家庭,就这么被一个谎言彻底摧毁了。 这事儿就没一点破绽吗?当然有。林场里跟李世白朝夕相处的工友们,打心底里不信。他们说,老李那人,胆小怕事,平时连跟人吵架都脸红,他有胆子去炸桥?还有人觉得奇怪,刘学保说他跟李世白激烈搏斗,可现场勘查,除了爆炸点,周围干干净净,根本没有搏斗的痕迹。 工友们憋着一股劲,悄悄地给县里、省里写信,反映这些疑点。但这些声音,在震耳欲聋的“学习英雄刘学保”的口号声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一封封信都石沉大海。 谎言,就这么瞒天过海了整整18年。 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到了1978年,拨乱反正的春风吹遍大地,社会风气开始变化。那些压在箱底的举报信,终于被人重新翻了出来。1983年,兰州市和永登县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决定重查此案。 这一查,真相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被揭开,辣得人眼睛生疼。 调查组发现,刘学保的陈述里充满了矛盾。比如,他号称把炸药包扔出去才爆炸,但法医和技术人员鉴定,他手上的伤,根本就是紧握着爆炸物时才能形成的。更关键的证据是,在李世白的头颅里,法医找到了一块月牙形的骨头碎片,这跟现场找到的一把带血的斧头刃口上的缺口,完全吻合。 真相已经不言而喻了。 在铁证面前,刘学保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交代了一切。原来,那天晚上根本没有什么反革命炸桥。是他,刘学保,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为了当英雄,一手策划了这起谋杀案。他以“执行任务”为由,把李世白骗到桥上,趁其不备,用斧头从背后将其砍倒。然后,他点燃了自己准备的雷管和炸药,想伪造一个“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假象。结果,炸药量没算好,只炸伤了自己的手。 他的动机是什么?说出来让人不寒而栗。就是为了“进步”,为了入党提干。他觉得,在那个年代,不干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没法出人头地。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老实巴交、又有“历史问题”的李世白,把他当成了自己飞黄腾达的垫脚石。 1985年7月,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刘学保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曾经的“英雄”成了阶下囚。同年,李世白的冤案也得以昭雪。 一个持续了18年的谎言,终于画上了句号。但它留下的伤痕,却永远无法抚平。李世白的家人所承受的苦难,谁来偿还?那些读着“英雄事迹”长大的孩子们,他们的信仰崩塌,又该如何重建?
1982年,山西晋中寿阳县的空军某部弹药库发生一起特大持枪杀人案,2名亡命之徒在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