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别光盯着那些酷炫的武器和热闹的演习了,真要打一场持久战,比的根本不是谁的第一拳更狠,而是谁更能扛,谁的体系在极限压力下不会崩盘。这玩意儿,我们可以叫它“国家韧性”。 这韧性首先就刻在地图上,是老天爷给的“硬设定”,想改都难。你看一个岛国,地方就那么点大,没有战略纵深,意味着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 更要命的是,它最重要的城市、工业区和军事基地,全都挤在窄窄的沿海地带。一旦海上运输线这条命脉被掐住,问题就大了。 超过九成的能源,一半多的粮食,都得从外面运进来。这就像个高手,浑身武艺,但命门却暴露在外。 而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的广阔疆域本身就是最强大的防御。东边有事,广袤的西部就是大后方。 海路不通,还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能顶上。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底气,是地理给的物理韧性。 更何况,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主粮基本不靠别人。能源结构也更多元,除了进口石油,自己家里还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也在飞速发展。 这就在物理上建起了一道防火墙。 再来看工业,这决定了一个国家在被断供时,能不能自己造血。有些国家的制造业看起来很高端,但实际上更像是个“总装车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都抓在别人手里。 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工厂外迁,本土产业变得“空心化”。 这种产业链就像一条精密的串联电路,看着漂亮,可但凡有一个小零件断了,整条线就得熄火。一旦外部供应中断,国内的生产线就会成片地停摆。 而真正的工业强韧,是能自己形成一个“内循环”。从一颗最基础的螺丝钉,到高铁、飞机这种尖端装备,全都能在自己国内搞定。 这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体系,这种能力在和平时期是经济基础,到了关键时刻,就是最恐怖的动员潜力。 最后,所有硬件的比拼,最终都会落到“人”的身上。一个社会面对危机的精神状态,才是最核心的韧性。
牛逼哄哄是惯出来的把日本统治者称为“天皇”的,全世界只有中国和日本。韩国政府
【413评论】【1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