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毛主席的高参?伟人:古有孙子,今有郭子,他的水平不亚于我。他是毛泽东身边的高参,是毛主席口中:“古有孙子,今有郭子”的军事家,这个人就是我党儒将郭化若。 那么郭化若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才能让毛主席说出这样的话呢? 其实毛主席说出这句话的原因,在于郭化若对于《孙子兵法》的解读,当时毛主席希望郭化若能撰写一些对古代军事著作的分析,用来影响国民党那边的态度。 因为他知道,国民党这些人,你和他谈什么马克思主义,他是不会理你的,所以毛主席决定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国民党人逐渐改变对共产党的敌视态度。 而郭化若对于不少古代战役的分析,也确实让人拍案叫绝,这些文章登报之后,国民党那边果然非常认可,还有人专门给报社写信说:《赤壁之战》《即墨之战》等论文读后“令吾深省”,文章可谓“切中时弊矣”。 之后毛主席要求郭化若批判的吸收《孙子兵法》这一古代军事著作,而郭化若也顺利的完成了相关工作,写出来4万多字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让毛主席非常认可,因此才有了这样的评价。 可以看得出来,郭化若在军事方面,有着相当独到的见解,而且水平很高,但让人想不到的是,郭化若本人,其实也是穷苦出身。 当时郭化若家里没钱供他上小学,为了赚点生活费,郭化若9岁开始在当地报馆抄写通讯,到了13岁才在父亲的坚持下,读了小学。 后来的郭化若成绩优异,但因为家里没钱,所以后来虽然考上了不错的学校,但是不得不选择放弃,找了便宜一点的科目也没上两年,就因为没钱辍学了,最终他选择告别父母,踏上了属于自己的革命之路。 郭化若一路从福建老家跑到了当时中国的革命中心广州,在这里他靠着老手艺,给报社做抄写谋生,也正是这段时间,他加入了一些革命社团,后来进入黄埔军校就读。 当时的郭化若还是国民党,但毕业工作后,他看到了太多国民党的问题,因此彻底对国民党死心,选择投奔我党的怀抱。 在这之后,这位能打也能写的将领,成为了我党的中流砥柱,等到延安抗大开办后,郭化若就在这里教授“战略学”,并且留在毛主席身边作为参谋,一边学习,一边产出。 在他的文章爆火国共两党时,周恩来还遇到过报社人员问,这些文章的作者到底是谁?还以为郭化若与郭沫若是亲戚。 周恩来笑着表示:“他是我党毛泽东同志的高参,他和郭沫若先生没有亲戚关系,但他在我国军事理论界的地位应 该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学上的地位相当。” 等到建国之后,郭化若还多次重写编写过自己当初对于《孙子兵法》分析的文章,集结成册,也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军史文章,成为了那段艰苦岁月的记录。 而这位水平奇高的毛主席高参,到去世前都头脑灵活,1995年病逝时,已经91岁高龄。 可以说,他所著的文章,对于当时,乃至现在的军事领域,都举足轻重,不愧对于毛主席的认可与信赖。 参考资料: 《郭化若 毛泽东的“军事高参”》
特批享元帅待遇的开国将军,同时拥2位合法妻子,资历比朱德还老1955年9月27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