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英文版今天写道:“据报道,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舍因鲍姆于周四表示,其政府

菲菲谈国际 2025-09-05 17:37:04

环球时报英文版今天写道:“据报道,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舍因鲍姆于周四表示,其政府正考虑对来自与墨西哥无贸易协定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也在其中。一位中国专家指出,此举是迫于美国的压力——美国正胁迫其他国家放弃国际贸易合作的基本原则。”

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舍因鲍姆9月5日的一则声明,她表示政府正考虑对来自与墨西哥无贸易协定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而中国也在受影响国之列。   这个消息来得突然,却又不那么令人意外,毕竟在当今这个地缘政治主导贸易政策的时代,任何看似经济层面的决策,背后往往都藏着更深层的政治算计。   自从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贸易压制政策不断升级,而最近的一个新动向就是通过第三国向中国施压,墨西哥作为美国的南部邻国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始终处于美国战略影响的辐射范围内。   根据墨西哥经济部8月份发布的贸易数据,中国已经成为墨西哥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到约750亿美元,这样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突然面临关税壁垒,显然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   舍因鲍姆总统的表态选择在9月初这个时间点也颇有深意,此时正值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贸易政策成为两党争相展示强硬立场的舞台。   特朗普团队近期不断释放信号,声称若再次执政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通用关税,在这种背景下,墨西哥提前调整贸易政策,某种程度上是在为可能到来的贸易风暴做准备。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迫于美国的压力,近年来,美国一直担心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洗产地"进入美国市场,规避关税限制,为此,美方不断向墨方施压,要求加强原产地监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洲所副所长孙岩鹏指出,墨西哥此举反映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当前国际经贸环境中面临的困境:既要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又不得不考虑与超级大国关系的平衡。   墨西哥经济高度依赖美国,约80%的出口产品销往美国市场,这使得其在制定独立贸易政策时受到很大制约,事实上,这不是墨西哥第一次在中美之间做出艰难选择,2023年,墨西哥就在美国压力下限制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某些投资合作项目。   从军事安全视角看,贸易政策的变化往往与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密切相关,墨西哥此次考虑加征关税的对象国不仅包括中国,还有一系列与墨西哥没有自贸协定的国家,这实际上是在配合美国构建排除中国的供应链体系。   美国近年来推行的"近岸外包"战略,就是要将关键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墨西哥等邻近国家,但同时又要求这些国家与中国保持距离,这种既要利用墨西哥的区位优势,又要限制其与中国正常经贸往来的做法,本身就存在内在矛盾。   对中国而言,墨西哥此举虽然会带来一定挑战,但影响相对有限,中国与墨西哥的贸易额虽然可观,但仅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左右。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与拉美国家的多元化合作,近年来,中国与巴西、阿根廷、智利等拉美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关系持续深化,这些国家都没有跟随美国的对华贸易限制政策。   相反,他们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发展合作,因为这符合其国家利益,从全球贸易体系发展的角度看,墨西哥的做法令人担忧。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非歧视性,即各国不应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不同贸易伙伴实施差别待遇。   如果各国都出于政治压力而非经济考量制定贸易政策,全球贸易体系将面临碎片化风险,最终受损的将是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福利。   展望未来,中墨经贸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多重因素,一方面,美国对墨西哥的压力不会减轻,甚至会随着美国大选进程而加大。   另一方面,墨西哥自身的发展也需要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中国是这些领域的技术领先者和重要市场,完全割裂与中国的联系不符合墨西哥的长期利益。   对于中国来说,最好的应对之策是继续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与各国包括墨西哥的务实合作。   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权威性,中国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经验对各国包括墨西哥都具有强大吸引力,这是中国应对各种挑战的最大底气。   在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贸易政策的选择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关乎发展主权。   希望各国都能基于自身长远利益和人民福祉做出独立自主的决策,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而不是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

0 阅读:437

猜你喜欢

菲菲谈国际

菲菲谈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