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家饭碗端去给别人盛饭,结果锅都空了。”巴基斯坦把JF-17的核心技术打包空

瑶光沐蕙芷 2025-09-05 17:08:08

“把自家饭碗端去给别人盛饭,结果锅都空了。”巴基斯坦把JF-17的核心技术打包空运安卡拉,本指望着跟土耳其换点“可汗”五代机的研发经验,谁承想,技术送出去了,自家生产线却熄了火,土耳其用这些资料拼出KAAN,首秀就拿到印尼、沙特大单,却闭口不谈当初说好的股权。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巴基斯坦和中国联合开展"枭龙"战机项目,那会儿巴基斯坦航空工业底子薄,几乎没什么自主研发能力。经过近十年的合作,到 2003 年 "枭龙" 首飞成功,巴基斯坦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现代化战斗机。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帮着设计飞机,还实打实的把全套生产线和技术都转移给了巴基斯坦,在卡姆拉建立了航空联合体工厂。 因此,"枭龙" 对巴基斯坦来说可不只是一款战斗机那么简单,这是他们航空工业的命根子。靠着这个项目,巴基斯坦培养了一大批航空工程师,掌握了气动设计、模块组装、系统集成这些核心技术,甚至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搞升级改造。当时巴基斯坦空军主要就靠这款战机撑场面,而且还盘算着将来能把 "枭龙" 推向国际市场,赚点外汇补贴家用。 就在巴基斯坦为自己的航空工业沾沾自喜的时候,土耳其找上门来了。土耳其这些年一直想在军工领域搞出点名堂,尤其是在被美国踢出 F-35 项目后,更是急着要搞出自己的五代机。他们搞了个叫 KAAN 的五代机项目,但眼高手低,自己没多少真本事,气动布局设计不来,飞控系统搞不定,连合适的发动机都找不到。刚开始找了瑞典萨博公司帮忙,后来又拉上英国 BAE 系统公司,但这些合作都没怎么见效。 看到巴基斯坦在 "枭龙" 项目上的成就,土耳其动起了心思。他们主动找到巴基斯坦,又是许诺又是画饼,说要搞 "深度技术合作",还说要在巴基斯坦建联合工厂,让巴基斯坦也能分到五代机的一杯羹。最诱人的是,土耳其承诺给巴基斯坦相当比例的股权,让他们能从 KAAN 项目的后续收益中分成。当时巴基斯坦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一来能通过合作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二来能靠股权分红赚点钱,三来还能跟土耳其搞好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巴基斯坦就真把自家压箱底的宝贝拿了出来。他们不仅派了大批工程师去土耳其帮忙,还把 "枭龙" 项目积累了十几年的核心技术打包送给土耳其借鉴,对方拿到这些“干货”后,军工发展像按了快进键。原本他们的KAAN五代机项目从首飞到量产预计要七八年,结果硬是缩短到三年就搞定,还计划2028年就能批量交付。他们凭借低价策略——一架KAAN只卖8000万美元,比其他国家的五代机都要便宜,并且承诺的交货周期还短,迅速抢走了巴基斯坦的潜在客户。印尼原本要买枭龙,直接撕了意向书,跟土耳其签了48架的订单;沙特更豪气,一出手就是100架,订单总金额超过百亿美元。土耳其倒是赚得盆满钵满,却对当初答应给巴基斯坦的股权合作闭口不谈。 现在回头看看,巴基斯坦这步棋走得实在太亏了。他们本想借着和土耳其的合作,既能赚点技术转让费,又能提升自己的航空工业水平,没成想把吃饭的本事都教给了别人。土耳其那边靠着偷师来的技术,一下子成了国际军贸市场上的新贵,又是签大单又是建工厂,风光无限。而巴基斯坦呢?不仅没拿到当初承诺的股权和收益,连自家的 "枭龙" 生产线都快黄了...... 此外,这波技术转让的后果很快就显现了。中国担心核心技术外泄,在2025年中期暂停了向巴基斯坦供应WS-13E发动机和KLJ-7A雷达部件,导致巴方生产线直接停摆,空军战备率下降了40%。巴基斯坦本来想着“技术换交情”,结果却丢了市场,坏了产线,还透支了国际信誉。土耳其虽然暂时风光,但其KAAN战机的核心部件——比如发动机还得靠美国通用电气的F110,其他关键系统也依赖欧美供应商,长期来看依然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 这件事再次印证了国际军贸市场上的现实: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送出去,很可能最后落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结局。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鱼满舱

鱼满舱

1
2025-09-05 21:35

得来容易,不心痛!

猜你喜欢

瑶光沐蕙芷

瑶光沐蕙芷

瑶光沐蕙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