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志愿军战士张文荣被美军俘虏后叛变,接受完改造后,他奉命打入志愿军内部做内奸,结果在他跳伞前,将一颗手雷扔进机舱,然后对机内人员说了句:“Good bye!” 乍看这个标题,你是不是觉得这又是一个叛徒的故事?但真相却恰恰相反。1952年2月19日凌晨,一架美军运输机在朝鲜上空突然爆炸,机上10名美军特工全部丧生。而这场爆炸的制造者,正是被美军视为”改造成功”的志愿军战俘张文荣。这个看似叛变的黄埔生,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张文荣1926年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1948年8月考入成都陆军军官学校第23期通讯科,成为最后一批黄埔生。这所军校条件艰苦,学员睡在潮湿的草房里,每天除了基本训练还要干体力活。但张文荣学习刻苦,系统掌握了电台报务技能,各项成绩都很优秀。 1949年12月25日,随着解放军逼近成都,教育处长李永中带领全体学员起义。张文荣和大多数同学坚决拥护,加入了共产党阵营。起义后他被送到西南军政大学学习,半年后主动申请到基层锻炼,在成渝铁路工地上干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张文荣和400多名起义同学加入志愿军,被分配到第3兵团60军180师任正排职报务员。1951年第五次战役中,180师挺进到三八线以南100多公里,遭到5倍于己敌人的围攻。激战后全师损失8000多人,仅不到4000人突围。张文荣和战友阳文华不幸被俘。 张文荣被关进巨济岛战俘营。美军从台湾调来大批特务管理战俘,当他们知道张文荣是黄埔生时,积极拉拢他为美军服务。战俘营的条件极其恶劣,战俘们睡在潮湿地面上,吃发霉的粗粮,经常挨打受罚。美军还强迫战俘签”不愿遣返”申请书,在身上刺字。 张文荣看到这是个机会,决定将计就计。他打算利用美军想从战俘中培养间谍这个计划,逃出战俘营并将美军的阴谋公之于众。由于他的黄埔生身份和报务专长,很快成了美军的重点培养对象。 1951年12月,张文荣被带到日本东京接受特务培训。在2个多月的训练中,他学习了射击、爆破、跳伞等技能,表面上积极配合,让美军认为自己已经彻底”改造”成功。 1952年2月18日晚,张文荣等5人穿上志愿军军装,携带手雷、手枪、地图等装备,登上C-46运输机。机上还有10个美国特工,行动指挥官是哈里森。按计划他们要在志愿军休整区域空投,用袖珍电台向美军发送情报。 2月19日凌晨2点20分,飞机到达目的地上空。哈里森命令准备跳伞时,张文荣将两颗手雷藏在棉布手套里。当美军催促他跳伞时,他慢慢移向舱门,假装被气流吹得踉跄。就在跳伞前的一瞬间,张文荣拉开手雷拉环,将装有手雷的手套扔进机舱深处,然后对机内人员说:“Good bye!”随即跳离飞机。 哈里森从手套冒出的青烟判断出是手雷,赶紧跳伞逃命。几秒钟后,飞机在空中爆炸,红色火光照亮了整片天空,机上10名美军特工全部丧生。 志愿军搜山部队很快抓获了落地的哈里森,也找到了张文荣。张文荣交出武器,向部队讲述了整个经过。这近乎奇迹般的逃生让人难以置信,他被送往志愿军总部接受调查。被俘的哈里森在供词中证实了张文荣的英勇行为。 张文荣事件的意义不仅在于炸毁美军飞机、消灭特工,更在于挫败了美军阴谋。当时停战谈判中,美方违背《日内瓦公约》,提出”自愿遣返”等方案设置障碍。张文荣提供的证据让美军虐俘罪行大白于天下,中方获得了谈判主动权。 但回国后的张文荣却遭遇了长期审查。1958年3月,北京军区政治部证实了他的英勇行为,但没有恢复军籍,他被遣送回乡务农。由于曾经”叛变”的经历,他在各种运动中都受到冲击,生活很艰难。 2000年3月,74岁的张文荣临终前对子女说:“我走之后,你们一定要帮我洗刷冤屈。”同年6月,北京军区政治部派人到辽中县,正式恢复张文荣军籍、补发复员费。整整48年,这位英雄才得到平反,可惜他已经看不到这一天了。 张文荣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有时会被历史误解,但时间会证明一切。这个表面”叛变”的黄埔生,实际上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他忍辱负重,在敌人内部等待时机,用一颗手雷不仅炸毁了美军的阴谋,也为停战谈判争取了主动权。 一个”Good bye”,十条人命,一架飞机。张文荣用最朴素的方式,给了美军一个永生难忘的”惊喜”。你觉得这样的英雄,48年的等待值得吗?他的故事又给我们什么启示?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