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陈诚60大寿寿辰之日,特与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王世杰四人,结伴南下,旅行庆祝。当时的台湾岛内把这事比喻为“汉惠帝和商山四皓”,直指陈诚联合谋士,有取代蒋介石的野心。 1958年1月4日,陈诚六十岁生日那天,跟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王世杰四个文士南下旅行庆祝。这不是随便玩玩,陈诚作为国民党二号人物,政治敏感度高,选择生日时拉上岛内最有名望的四位学者同行,肯定有深意。胡适刚从美国回来,一生追求民主转型,认为蒋介石该让位给陈诚,当和平交权的榜样。其他三人也代表教育、外交、文化界精英,支持陈诚的声望。 岛内舆论把这事儿比作汉惠帝和商山四皓。汉惠帝刘盈为了稳住继承人位置,请出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个隐士,刘邦一看四贤相随,就打消换太子的念头。这典故有接班政治意味,台湾媒体借此暗示陈诚联合谋士,展示力量,想取代蒋介石。陈诚有基础,按国民党宪法,1960年蒋介石两届满,就该轮到他副总统上位。他在岛内有影响力,四位学者就是代表,尤其是胡适的民主理念,直指蒋介石不该三连任。 生日后没多久,行政院长俞鸿钧因为调整公教待遇遭弹劾,辞职了,陈诚兼任这职位,政治上又进一步。距离蒋介石届满只剩一年多,陈诚自然有争取心理。在行政院人事上,他想用自己人,蒋介石不愿意,摩擦就来了。陈诚坚持梅贻琦当教育部长,蒋介石先推张其昀,后来让步。行政院副院长,陈诚看中黄少谷,蒋介石指定王云五,陈诚妥协。他还把蒋经国拉进行政院,显示分寸,但蒋介石日记里还是不满,说三十年苦心栽培,结果伤心透顶。 陈诚对蒋介石忠诚,但有自己抱负,不像某些人阴险。他一切摆在明面上,争而不反。这旅行是试探,反映他接班心理。岛内把这看成陈诚野心信号,引发各方注意。蒋经国心态更尖锐,只要陈诚在,他就没机会上位。蒋经国用特殊身份,排挤陈诚势力。陈诚儿子陈履安后来回忆,国民党七中全会,陈诚系中央委员全被拿掉;九中全会,陈诚系部长没资格当中常委,全是蒋经国操作。 1958年后,陈诚兼行政院长,与蒋介石博弈继续。人事分歧多,陈诚想掌控行政院,但蒋介石处处插手。蒋经国挖墙脚,削弱陈诚影响力。1960年,蒋介石抛出三连任理由,说因为陈诚跟文人来往多,陈诚很痛苦,按宪法本该他接班。他继续干活,但减少活动。陈诚本质忠诚,没搞阴谋,只是争位有基础。 1963年12月,陈诚因身体问题,辞去行政院长和副总裁,退隐。1965年3月5日,他因肝癌去世,67岁。临终对老部下赵耀东说,中国官场忌才。他的死成全蒋氏父子,蒋经国逐步掌权。陈诚一生军政有功,但权力斗争中落败,反映独裁体制的尴尬。 陈诚的离世后,台湾政局稳固在蒋家手里。蒋介石继续当总统,蒋经国升迁快。胡适1962年2月24日去世,享年71岁,一生推动民主,但没见转型。蒋梦麟1964年6月19日去世,78岁,专注教育到最后。梅贻琦1962年5月19日去世,73岁,清华重建有他功劳。王世杰1975年去世,84岁,继续外交工作。这些人物结局,显示时代变迁,权力更迭无情。
万万没想到!最近国安部门破获的一批间谍案,藏着个让所有人后背发凉的真相—
【34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