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省以后不要说收复了,也不要说回归了。因为根据我们的法律要求,我们1945

经略简料 2025-09-04 10:31:49

关于台湾省以后不要说收复了,也不要说回归了。因为根据我们的法律要求,我们1945年就从日本手里收复了台湾省,我们现在和台湾省要解决的是内务问题。 信源:海峡网 很多人一聊到台湾,嘴边总挂着“收复”或者“回归”这样的词。 听起来热血沸腾,但仔细想想,这些词好像在说一件事儿还没办完。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换个角度,从法律、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再到两岸未来的方向,聊聊为什么台湾的地位其实早就是个“定论”,以及这个定论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故事的帷幕,需回溯至二战行将落幕之际。 那时候,《开罗宣言》和后来的《波茨坦公告》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日本必须把它偷走的东西还回来,其中就点名了台湾、澎湖和东北。 这可不是空头支票,这是国际社会给战后世界定下的规矩。 时光流转至1945年10月25日,于台北举行的一场庄严肃穆的正式受降仪式,将相关规矩切实落地,宣告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彼时,中国政府代表陈仪于现场郑重宣告:台湾与澎湖自此正式重归祖国怀抱,漂泊的岛屿在这一刻,再度融入华夏母亲温暖而坚实的臂弯。 这一整套流程,从国际许诺到现场交接,构成了一个严丝合缝的法律闭环,事情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办妥了。 有人可能会抬杠,说后来的《旧金山和约》没提这事儿。 但问题是,中国作为二战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压根就没被请去参加那个会。 国际法有个基本道理,你不能背着人家,就把人家的地盘给决定了。更何况,之前更有分量的文件早就把这事儿给定了性。 数十年后,中国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以国内立法之形式,再次夯实这一历史事实,彰显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之坚定决心,为国家长治久安筑牢法治根基。 这部法律直接把这事儿定性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内部问题,给所有想搞“台独”或者外部插手的势力,画下了一条谁也别想碰的红线。 法律上板上钉钉,那国际上大家是怎么看的呢?其实也是一目了然。 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著名的2758号决议,这个决议的核心信息就两条: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第二,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个决议的影响力,渗透到了国际交往的方方面面。 要清楚,WTO 中台湾是 “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仅是关税区,绝非某些人说的 “国家”,事实不容置疑。 在奥运会上,大家熟悉的“中国台北”队,这个名字已经用了几十年,马上到来的巴黎奥运会也还会继续用。 甚至在一些更专业的场合,比如世界卫生大会,近年来也是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那些想拿台湾问题做文章的提案。核算会费之际,联合国将台湾地区GDP计入中国总体经济数据。 此举措有力彰显,台湾乃中国不可分割之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不言而喻的普遍共识。 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在和中国建交的时候,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已经是一种国际共识。 所以你看,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体育领域,国际社会的各种制度安排,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台湾法律地位的现实。 既然法律和国际实践都这么清楚了,那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就该变一变了。 再纠结于“主权之争”就没多大意思了,真正该操心的是,两岸怎么解决内部的分歧,怎么融合发展。 所以第一步,就是把那些不准确的词儿,比如“收复”,从我们的字典里拿掉。 因为这承认了1945年交接已完成的事实,现在要处理的是自家的事。 推动融合的力量其实一直都在。 两岸的人们,说着一样的语言,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血脉。经济上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开了。 现在大陆也特别欢迎台湾的年轻人过来找机会,两岸年轻一代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多。 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从来都不是喊口号、搞对抗,那些除了制造对立,什么用都没有。真正有效的是坐下来,有耐心地沟通,一点点建立信任。 追根溯源,促进两岸民生福祉,让两岸民众的生活蒸蒸日上、日益美满,方为重中之重的目标,亦是两岸发展进程中核心之所在。 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本就是两岸中国人自家之事。我们理应秉持和平理念,以对话协商之式,共商共议,携手推动这一问题圆满落幕,实现两岸长久的和谐与安宁。 这既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总而言之,台湾的地位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由严密的法理、广泛的国际实践和清晰的未来叙事共同构成的三维现实。 看懂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跳出那些老掉牙的争论,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为两岸人民打造一个更安稳、更繁荣的共同家园上。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大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