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家属陪护别白忙!3类权益+避坑指南请收好 家里有人工伤住院,家属跑前跑后陪护是常情,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付出能依法拿到补偿。2025年《工伤保险条例》及各地新规,明确了家属陪护的多项权益,今天用真实案例讲清“能要什么钱、怎么要、别踩啥坑”,帮大家少走弯路。 一、两种情况能要陪护费,责任方不同 1. 停工留薪期:单位全担,按社平工资80%算 工伤后到定残前的“停工留薪期”(一般≤12个月,重伤可延至24个月),只要医生判定“生活不能自理”,单位必须安排陪护——要么派护工,要么给家属发护理费。 比如武汉2024年职工月均工资7200元,2025年陪护费就是7200×80%=5760元/月。去年我邻居在工地摔伤,单位只给4000元,他凭医院护理证明要求补足,最终拿到了差额。 2. 定残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发,分三档 做完劳动能力鉴定后,若需长期护理,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按“护理依赖程度”算: 完全不能自理(如高位截瘫):社平工资50%,以成都2024年社平工资6800元算,每月3400元; 大部分不能自理:40%(2720元/月); 部分不能自理:30%(2040元/月)。 注意:若单位没参保,这笔钱仍由单位全额出。 二、除了护理费,还有2笔钱能要 1. 家属误工费:按实际损失算 家属因陪护没上班,工资损失可向单位要。有固定工作的凭工资流水和误工证明(需写清请假时间、扣发金额);没固定工作的按当地相近行业均薪算。 比如苏州2025年餐饮业均薪178元/天,家属陪护1个月,就能要178×30=5340元,且这笔钱和护理费能同时拿。 2. 异地陪护交通住宿费:凭票报销 职工去外地就医,家属的高铁票、住宿费可按参保地政策报。比如西安参保人去北京治疗,家属交通住宿凭机打发票能报75%;广州、杭州等地报销比例达80%,但手撕票无效,且票据信息要和陪护时间对应。 三、3个避坑要点+2个实用工具 1. 单位没参保,别信“私了”:去年有个读者遇到单位没参保,想给5万私了,实则后续治疗费+长期护理费要20多万,最后通过劳动仲裁让单位全额赔付。 2. 护理期限有争议,找鉴定委员会:若单位说“只护1个月”,医生建议3个月,可申请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估,其结论有法律效力。 3. 异地就医先备案: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办备案,家属报销比例能提10%-20%。 实用工具:查护理费标准,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搜“工伤护理费”;问流程打12333人社热线。 这些权益是法律赋予的,别因“不好意思”错过。算清钱、走对流程,既能让伤者安心养病,也能减轻家庭负担。工伤休息期补助 工伤报销医疗费 工伤先行支付 工伤报销流程 工伤先行垫付 工伤禁忌 工伤政策
终于知道宁云祥说自己交社保是什么意思了。他说他在德云社演一场150,得需要演2
【1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