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南京一场本属于刘曼卿与格桑泽仁的婚礼,因妹妹刘曼云对姐夫的暗恋而骤生波澜。 当格桑泽仁在礼台上因妹妹的泪水而神情犹豫时,刘曼卿在众目睽睽下提笔,在“格桑泽仁先生、刘曼卿女士结婚志庆”的喜联后添上“刘曼云女士”五字。 这一举动令满堂宾客愕然——按藏俗,一夫多妻虽不鲜见,但刘曼卿在日记中写道:“真正的爱情只能容下两人存活。”次日她便悄然离去,从此终身未嫁。 妹妹刘曼云与格桑泽仁婚后育有子女,而刘曼卿只留下一句轻叹:“我一边求学,一边给姐姐看家”,姐妹之情在成全与沉默间留下谜题。 赴藏途中,为节省体力,刘曼卿常坐羊皮筏滑行山坡。有一次绳索突断,她连人带筏冲向悬崖,千钧一发间被崖边一棵树拦住。同行者惊呼“天佑”,她却拍拍尘土继续上路。 行至芒康时,她写信托商队捎给南京的妹妹。信先由马帮带至巴塘,再经云南转寄,历时四个月才抵南京。信中那句“不达目的誓不返”的誓言,如今仍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930年面见十三世达赖喇嘛时,她以流利藏语转达中央关切,达赖不仅承诺“西藏永属中国”,更伸手为其摩顶赐福——此前鲜有汉族女性获此礼遇。 她在《康藏轺征》中描绘滇藏交界的中甸:“连天芳草,满缀黄花,牛羊成群,恍若武陵渔父误入桃源仙境”。学者考证,这段文字或是“香格里拉”地名灵感的源头之一。 在拉萨期间,英方派莱登拉监视会谈。当对方干涉汉藏事务时,刘曼卿直面质问:“此事与你的身份何干?”义正词严令其语塞,捍卫了主权尊严。 1942年,积劳成疾的刘曼卿病逝于重庆巴县乡宅,年仅36岁。临终时无一亲人在侧,仅好友冯云仙撰文追忆:“她生性刚折,毕生钱财尽付边疆事业”。 格桑泽仁晚年深陷愧悔,郁郁而终;妹妹刘曼云是否对姐姐心怀感念或愧疚,已成历史悬案。而刘曼卿此生再未涉足情爱,唯留书桌上一部《边疆教育》手稿,见证她以教育唤醒边地的夙愿。
1938年,大汉奸陶锡三将日军请到家里聚餐。席间,他突然听到女儿歇斯底里地喊着:
【18评论】【1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