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此人脾气特别大却没什么本事,靠着他爹作威作福,曾经暴打过胡汉民被孙中山气得要枪毙他。 堂堂孙中山的亲儿子,脾气大得要命,却没多少真本事,整天仗着老爹的名头横行霸道。最离谱的是,这家伙竟然敢暴打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结果把孙中山气得拔枪要毙了他。你说这得多大的胆子,又得多没脑子? 孙科这个人,说起来还真是个奇葩。孙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哲生,广东香山翠亨乡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长子,其母为卢慕贞。从小在美国长大,受过高等教育,按理说应该是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可实际上呢?这家伙性格里有三种脾气:因为是孙中山的儿子,所以有革命脾气;因为在国外长大,所以有洋人脾气;因为是独子,所以有大少爷脾气。三种脾气加在一起,那就是个火药桶。 别看孙科学历挺高,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毕业,但这个人就是典型的理论多实践少。满脑子都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西方民主理论,什么多党制啊,什么议会制啊,听起来都挺好,但完全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他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别人都是土包子,只有他才懂现代政治。这种优越感让他在处理具体事务时经常犯错。 说到孙科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1923年那次暴打胡汉民的事件。当时孙中山准备攻打陈炯明,需要军饷。孙中山命令胡汉民以大元帅的名义发出手令,到广州市政厅提款20万元,作为军饷发给滇、桂军。结果胡汉民派人去找孙科要钱,孙科接过手令,看了一眼,非常生气:“我不会印银纸,哪里有这么多钱?”说罢,随即将手令撕得粉碎。 你说这事儿本来也不算太大,毕竟财政紧张嘛,没钱就是没钱。但孙科这脾气上来了,根本不管轻重。他觉得胡汉民肯定在父亲面前告了他的状,心里越想越气,竟然直接提着手枪去找胡汉民算账。这下可闹大了,两个人在办公室里厮打起来,孙科把胡汉民打得狼狈不堪。 胡汉民是什么人?那可是国民党的二号人物,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被一个小子这么打,那脸面往哪里放?这事儿很快传到孙中山那里,老头子当时就炸了。你想想,自己的儿子把革命队伍里的重要人物给打了,这成什么样子?孙中山气得浑身发抖,当场就从卫士手里夺过枪,指着孙科要枪毙他。要不是旁边人拼命拦着,孙科可能就没命了。 这件事充分暴露了孙科的性格缺陷。这个人从小被宠坏了,觉得自己是”国父之子”,谁都得让着他。遇到问题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先找别人的毛病,觉得都是别人在害他。这种被迫害妄想症让他在政治上屡屡犯错。 孙中山去世后,孙科凭借父亲的名声在政界还能混一阵子。曾任广州非常国会及外交部秘书,英文《广州时报》副主编,广州市市长,国民政府常委、代理广东省长、交通部部长,职务倒是不少,但干成的事情屈指可数。1931年,他甚至在广州另立山头,跟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对着干,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因为没钱垮台了。这种政治幼稚病,让他在关键时刻总是做出错误决策。 抗战时期,孙科倒是有过一些外交上的贡献,比如去苏联谈判签订条约什么的。但到了国共内战时期,他又开始犯糊涂了。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他私自把行政院从南京迁到广州,严重破坏了和谈的可能性。这种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大局的做法,让他彻底失去了政治前途。 最后蒋介石跑到台湾,都没通知孙科一起走。12月10日,蒋介石由成都飞台北,没有通知孙科赴台。这位”国父之子”只能灰溜溜地跑到香港,后来又去了欧美。孙科在欧洲、美国一住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 在美国的日子可不好过。孙科这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存私房钱,这在当时算是清廉,但到了国外就吃苦头了。没有固定收入,只能靠儿子接济,一家人挤在小房子里,自己种菜吃。想想当年在国内当市长、当部长的风光,再看看现在的窘境,这对比也太强烈了。 1965年,已经74岁的孙科终于放下身段,返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虽然是个闲职,但总算有个正式身份了。1973年,孙科在台北去世,结束了他这跌宕起伏的一生。 客观来说,孙科这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在父亲的阴影里却又跳不出这个圈子。他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理想,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政治智慧。更要命的是,他的脾气太大,动不动就发火,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在那个需要政治手腕和妥协艺术的年代,他的这些缺点是致命的。 如果孙科不是孙中山的儿子,也许他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学者或者作家。但偏偏他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从小就被推到政治舞台的聚光灯下,承受着巨大的期望和压力。他想要证明自己不比父亲差,但现实一次次证明他确实差得很远。这种落差让他变得更加暴躁和偏执,最终走上了一条失败的道路。 孙科的一生,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官二代”的通病——有名声没本事,有脾气没能力。他暴打胡汉民的事件,不过是他众多荒唐行为中的一个缩影罢了。你们觉得,如果孙科不是孙中山的儿子,他还能在政坛混这么久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
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一向憨厚的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