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号称南拳王的刘拳师挑战230斤的重量级太极拳高手杨澄甫,本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切磋事件,却没想到成就了杨澄甫“史上最灵活胖拳师”的名声。 230斤的太极宗师挑战精瘦南拳王,这听起来像是以卵击石的较量。但1932年这场看似悬殊的比武,却让人们见识了什么叫”四两拨千斤”。当那位被人质疑”连走路都费劲”的胖拳师轻松击飞南拳高手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不是魔术,而是太极拳的精妙所在。 说起杨澄甫,这位生于1883年的北京人,祖父杨露禅、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均为太极名家。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位后来名震武林的太极宗师,年轻时其实是个练功不认真的”富二代”。 澄甫公幼年随父学拳。健侯公性情温和,回忆早年练功之苦,对于爱子澄甫不忍管束过严。想想也是,当爹的苦过来了,看儿子练功累得够呛,心疼是自然的。杨澄甫就这样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成长,每日到拳场练功,拳剑刀枪、推手散手,虽然均合乎杨家祖传规矩,但并未真正痛下苦功。 转机出现在1917年。杨健侯临终之前,老泪纵横,痛责澄甫公日:“你大哥随伯父练拳,刻苦异常,早已功成名就。你开门授徒,我在后面撑着。现在我要走了,如有高手前来比试,你万一失手,杨家威名扫地。你不用功,杨家功夫失传,真是不孝之极。我死不暝目!”这话说得够狠,直接戳中了儿子的心。 父亲的话让杨澄甫彻底醒悟。从那以后,他开始了真正的苦练。最有意思的是,他发明了一种叫”活人桩”的训练方法,花钱请人当他的练习对象。这比对着木桩子打强多了,毕竟真人会反应,能更好地模拟实战。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他的功夫突飞猛进。 1923年,已经40岁的杨澄甫去找太极名家吴鉴泉试手。两人一搭手,澄甫公顺势进圈,手背帖在吴氏腹部,轻轻往上提了3下,吴顺势跳了3跳。这一试手让杨澄甫确信自己的功夫真的长进了,从此放心开门授徒。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随着年龄增长,杨澄甫的身材开始发福。杨澄甫的身体足足有二百多斤,这样大的体重放在武术界来看,着实是有些惊人。这个体重在武术圈确实不常见,毕竟大多数练武的人都身材匀称,很少有这么胖的。 很多慕名前来拜访的人看到杨澄甫的身材后,脸上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随后惊讶便转变为不可置信和深深的怀疑。这反应很正常,谁看到一个200多斤的胖子说自己是武术大师,第一反应肯定是怀疑。 1932年那场比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号称南拳王的刘拳师挑战230斤的重量级太极拳高手杨澄甫,本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切磋事件,却没想到成就了杨澄甫”史上最灵活胖拳师”的名声。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杨澄甫应邀南下传拳,南方武林人士都想见识这位北方太极名家的真实水平。刘拳师在南方颇有名气,看到杨澄甫的身材后,心里肯定想:这么胖的人能有什么真功夫? 比武那天,围观的人不少。杨澄甫往那一站,确实让人怀疑。但一交手,所有人都傻眼了。刘拳师的拳头还没碰到杨澄甫,就被轻松化解,紧接着整个人就飞了出去。这种效果简直像变魔术一样。 关键在于杨澄甫虽然身材庞大,但动作却异常灵活。澄甫公之桩功基础极好,金鸡独立稳如泰山,推之不倒。曾与众门徒游上海法国公园(现称复兴公园),园内之法国梧桐,树干粗壮,时值深秋,树叶枯黄。澄甫公往树干上施用靠劲,枯叶纷纷飘落,令观者咋舌。 更神奇的是,景华师曾随澄甫公出门用早茶,路上有一大汉迎面走来,与澄甫公擦身而过,澄甫公只觉得自己大腿与此人相触,此人已腾空跌出寻丈之外。这功夫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连无意间的接触都能把人弹出去。 但杨澄甫的胖确实是个问题。据说他食量极大,一餐要吃一个猪蹄、一只鸡,馒头亦得30个起步。以前他练功很刻苦,吃得多倒也无妨。但后来他成为了武术名家后,练功就不似从前那般刻苦,但饮食却依然没有减少。这样下去,身体肯定受不了。 久而久之,他的体重达到了288斤,高血压及胆固醇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后就要了他的性命。1936年3月3日,杨澄甫在上海去世,年仅53岁。 关于他的死因,说法很多。有人说是心血管疾病,有人说是与其他武师比武时受了内伤。但无论怎样,这位”史上最灵活胖拳师”的传奇就此落幕。 杨澄甫的故事告诉我们,太极拳真的不是花架子。他用自己庞大的身躯证明了什么叫”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虽然最终因为饮食不节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太极拳技艺和精神财富,至今仍在影响着无数习练者。 那场1932年的比武,不仅让刘拳师心服口服,更让所有人见识了真正的太极拳功夫。杨澄甫用事实证明,练武的人不一定要身材精瘦,关键是要有真功夫。他的”史上最灵活胖拳师”称号,也因此传为武林佳话。 一个230斤的胖子能有多灵活?杨澄甫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这场比武不仅成就了他的传奇,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真功夫从来不看外表。你觉得太极拳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在现代社会,我们还能从这位”史上最灵活胖拳师”身上学到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探花一夜变重锤!21岁的贾巴里·史密斯把97公斤吃到107公斤,深蹲从1
【12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