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库伦旗:“种”出结构新花样“收”获致富新希望

金台资讯 2025-09-02 16:21:44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立足实际、精准施策,打破一年一季传统种植模式,积极推广轮作倒茬与复合种植,持续优化种植结构与品种结构,在提升土地产出效益的同时,为粮食安全筑牢了坚实根基。

这几天,在库伦旗六家子镇袁家窝堡村,村民王德会家的马铃薯田地里一片繁忙。收获机穿梭作业,工人们忙着分拣、打包、装车,一箱箱新鲜饱满的马铃薯正陆续发往市场。

过去,王德会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主。今年,他转变思路,承包55亩地种植马铃薯,并采用错峰轮作模式——首茬马铃薯采收后,抢抓农时抢种白菜,既实现“一地双收”,又有效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今年种了55亩马铃薯,亩产量11000斤,纯利润十二三万元,一亩地纯剩2500元。下一茬种白菜和辣菜,一地双收,收入更有保障了。”王德会笑着算起了丰收账。

工人们忙着分拣、打包马铃薯。梅英摄

这几年,六家子镇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引领、农户散种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特色种植与套种模式,在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效益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5年,全镇种植结构更趋多元。西瓜套种葵花面积1万亩,地瓜、葵花各1万亩,红干椒5000亩,土豆100亩,多元种植模式不仅调优了产业结构,更释放了土地的潜在活力。

玉米大豆复合套种,既是对传统种植模式的革新,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土地效益的重要举措。连日来,库伦旗库伦镇瓦房牧场村民鲁平正操作植保无人机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作业。2022年以来,他每年在100多亩玉米地里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套种大豆,按四行玉米与四行大豆间隔种植,充分发挥两种作物的空间优势和高矮差异,让阳光、空间、养分得到高效利用,实现一地两用、一季双收。“今年是第四年采用复合种植模式,这样种出来的玉米和大豆,产量比单种高不少。因为采光好、通风好,玉米产量能达到1800斤,大豆380斤左右。”鲁平介绍道。

库伦镇瓦房牧场依托诚实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统种共富”模式,有序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800亩。通过轮作倒茬实现作物优势互补,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均显著提升。

近年来,库伦旗立足资源与区位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农户扩大高粱、红干椒、葵花、红薯等特色作物种植。今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68万亩,特色作物与传统粮食作物科学搭配、优势互补,规模种植与精细管理协同发力,土地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推动田间经济多元发展、农户稳产增收。(梅英、代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