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末,日本的“昭和第一兵家”石原莞尔在回忆录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如果

琴音流转 2025-08-31 01:51:23

上世纪40年代末,日本的“昭和第一兵家”石原莞尔在回忆录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当年军部的疯子们没有扩大中国事变(全面侵华),那日本就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石原莞尔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颇具争议的军事战略家。 作为日本陆军少将,他在二战后的东京审判中以证人身份出现。 而非被告。 石原出生在一个武士家庭,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 早年就读于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 在校期间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各科成绩名列前茅。 1922年,他以优异成绩被选派德国留学。 在柏林军事学院深入学习克劳塞维茨等西方军事家的战略理论。 在此期间,他结合东方军事思想,形成了著名的"最终战争论"。 1931年,时任关东军参谋的石原莞尔与板垣征四郎,共同策划了九一八事变。 当时关东军仅万余人。 面对装备精良的20万东北军,石原却自信能在短时间内占领东北。 他精心策划的作战计划充分利用了东北军的内部矛盾和防御弱点,采取闪电战术突袭沈阳。 事实证明,日军仅用不到三个月就控制了东北大部分地区。 这一军事行动的成功使石原在日本军内声名鹊起,被誉为"满洲建国之父"。 其战略思想开始影响日本军部决策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原的战略思想开始与其他军国主义分子产生分歧。 他认为日本应该集中力量对抗苏联。 而非全面侵略中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石原坚决反对扩大战争规模,主张采取"不扩大"方针。 他在军部会议上直言: "对中国全面开战将耗尽日本国力,最终导致失败。" 这一立场使他与东条英机等主战派产生严重冲突。 两人在战略会议上的争论经常激烈异常。 1938年,石原被调任关东军副参谋长,与参谋长东条英机共事。 两人在战略思想上存在根本分歧。 石原认为应该优先发展重工业,巩固在满洲的统治。 而东条则主张继续南下扩张。 加上个人恩怨,最终导致石原被排挤出决策层。 此后,石原的军事生涯逐渐走向没落。 1941年被转入预备役,从此远离军权中心。 二战结束后,石原莞尔因在战争期间主张"不扩大"政策而未被列为甲级战犯。 在东京审判中,他作为证人出庭,提供了许多重要证词。 特别是在指控东条英机时,他的证言对审判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详细陈述了东条等人如何坚持扩大战争,无视战略风险评估的过程。 这些证词成为审判的重要依据。 石原莞尔的一生充满矛盾。 他既是侵略战争的策划者,又是反对全面侵华的"理性派"。 他既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又因战略思想分歧而遭到排挤。 这种复杂性使他成为研究日本侵华战争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的经历也折射出当年日本军部内部在侵略策略上的分歧与矛盾。 展现了军国主义扩张过程中的内在逻辑缺陷。 晚年石原专注于写作和演讲,继续阐述他的军事理论。 但影响力已大不如前。 1949年因膀胱癌去世,终年60岁。 如今,历史学者对石原莞尔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他是相对理性的战略家,有人则认为他同样是侵略战争的推手。 无论如何,他的生平事迹为研究二战时期日本军事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他的"最终战争论"和战略思想至今仍是军事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生轨迹也成为研究近代日本军事扩张史的典型个案。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昭和100年,日本仍然无法翻过历史认识这一页)

0 阅读:876

评论列表

文艺

文艺

3
2025-08-31 10:58

日本鬼子的亲爹是德国人,说甚日本民族精神?那都是被打后向德国学来的。

老F

老F

2
2025-08-31 21:03

要按他的思想,和德国策应,苏联早完蛋了,之后积攒实力再控制亚洲。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猜你喜欢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