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主席多年的战马,半夜忽然嘶吼发狂,主席连忙下令:“立即撤退”,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毛泽东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韶山冲,家里种田为生,日子不算宽裕。他小时候在私塾念书,特别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书,脑子里装满了英雄故事和谋略智慧。年轻时,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接触到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慢慢转变,立志要为劳苦大众谋出路。1921年,他参与创立中国共产党,后来领导秋收起义,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长征。毛泽东在长征中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尤其在遵义会议后,他恢复了对红军的指挥权,带着队伍翻雪山、过草地,硬是闯出一条生路。 长征路上,红军没个固定落脚地,风餐露宿是常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稍不留神就可能全军覆没。毛泽东带着部队,常常得在夜里分析敌情,研究地图,决定下一步怎么走。他身边有一匹小黄马,瘦瘦的,毛色不怎么亮眼,但特别能吃苦。这匹马跟了他两年,驮过书箱、运过伤员,关键时刻还能救命。红军战士都说,这马通人性,简直是队伍里的一员。 1935年10月5日,红军走到贵州一带,临时在一户农家借宿。夜里,部队累得够呛,战士们倒头就睡。毛泽东刚看完书,准备休息,突然小黄马发出刺耳的嘶鸣,声音急促,像是受了惊吓。毛泽东立刻警觉,凭着多年带兵的经验,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动静,马上叫醒警卫员,让部队收拾东西连夜撤离。警卫员有点纳闷,但还是赶紧通知大家。红军战士动作麻利,迅速集合,带着行李和武器,摸黑离开村庄。没过多久,身后传来嘈杂声响,原来是一支国民党地方武装得到情报,趁夜摸过来,想偷袭红军高层。幸亏小黄马的异样提醒,红军提前撤走,躲过一劫。 小黄马的灵性在长征中不是头一回显露。过草地时,沼泽地又湿又滑,好些战士一脚踩空就陷进去。有一次,一名战士陷进泥潭,挣扎着爬不出来,小黄马主动凑过去,咬住他的背包带,死命往后拖,硬是把人拉了出来。翻雪山时,天气冷得要命,积雪没过膝盖,小黄马驮着重伤员,走得慢但从没停下。战士们看在眼里,都觉得这马不简单,简直跟人一样有情有义。毛泽东对这匹马也特别上心,宿营时常亲自喂草,检查它的状态。 长征的路不好走,红军除了要对付敌人的追击,还要面对缺粮、缺药、恶劣天气。毛泽东带着队伍,常常得在极端条件下做决定。遵义会议后,他重新掌舵,带着红军四渡赤水,灵活调动,甩开了敌人的围堵。每次宿营,他都得提防敌人偷袭,睡觉都不敢太实。有一次在梯子岩,红军第九军团因为疏忽大意,没及时察觉敌情,结果被黔军夜袭,损失惨重。毛泽东得知后,严厉批评带队的罗炳辉,提醒大家绝不能松懈。这件事让红军上下都更警惕,明白长征路上一步错就可能全盘皆输。 小黄马的这次夜鸣,救的不只是毛泽东和部队,还有借宿的农家。如果红军没及时撤离,敌人很可能会迁怒村民,造成更大灾难。长征中,红军和老百姓的关系特别紧密,借宿时尽量不扰民,离开时还会帮忙打扫干净。毛泽东常叮嘱战士,保护群众是红军的根本。这次撤离后,战士们对小黄马更多了几分敬意,觉得它不仅是匹马,更是队伍的“哨兵”。 1935年10月,红军终于走到陕北,结束了长征。小黄马却因为长年奔波,身体垮了。它瘦得皮包骨头,走路都打晃。毛泽东听说后,特意去看它,亲自喂了最后一次草。不久,小黄马病逝。毛泽东下令给它特别的安葬:不许剥皮、不许吃肉、不许拔马尾。战士们在凤凰山麓找了块平地,挖好墓穴,用石头堆了个简单的碑,把小黄马埋下。葬礼上,战士们站得整整齐齐,向这位特殊的战友致敬。 毛泽东后来继续领导革命,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直到1976年去世。他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信念,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小黄马的故事虽只是长征中的一个小片段,却让人看到革命岁月里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毛泽东的敏锐和果断。这匹马用它的忠诚,成了长征传奇的一部分。
聂荣臻的遗憾:麾下雄兵最多时25万,为啥没当上第五野战军司令员“1949年1月
【8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