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印咸(1900 年 9 月 21 日-1994 年 9 月 7 日),这位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江苏沭阳的艺术家,以其非凡的摄影与电影成就,在我国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的一生,恰似一部穿梭于不同时代的影像史诗,透过镜头记录着历史的跌宕起伏与世间万象。 早年探索,崭露头角 吴印咸早年投身摄影与绘画艺术,其艺术潜力于早年便初露锋芒。1934 年,他的摄影作品《田螺》荣获瑞士摄影沙龙荣誉奖,独特的构图与光影运用,令国际摄影界领略到来自中国摄影师的魅力,亦为他在国内摄影圈赢得了广泛声誉。 1935 年是吴印咸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其与许幸之联合举办的“绘画、摄影展”,展示了他在双艺术领域的探索成果,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与专业人士的关注。同年,他参与拍摄了电影《风云儿女》,将摄影才华拓展至电影领域 。这部具有强烈抗日精神的影片,不仅因《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不朽之作,吴印咸细腻、真实的摄影风格,也烘托出影片的激昂氛围,助力传递影片的爱国情怀,同时开启了他辉煌的电影摄影征程 。 奔赴延安,记录红色岁月 1938 年,吴印咸奔赴延安,在黄帝陵按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首个快门,从此开启红色摄影新篇章。他用镜头聚焦革命圣地,捕捉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及延安民众的质朴热忱,为后人留存了了解抗战时期延安的珍贵影像档案。 1943 年其摄制的《南泥湾》,真实再现了八路军战士艰苦奋斗、开垦荒地的动人场景,让“南泥湾精神”借影像得以更广泛传播。此外,1945 年他于延安举办摄影训练班,为革命事业培育了一批摄影新生力量,让红色摄影火种得以燎原。 建设时期,投身电影与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吴印咸肩负更多使命。1949 年,他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为东北地区电影产业发展夯基立柱,有力推动新影片创作生产,满足民众文化需求。 1955 年,其调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倾其心力培育电影摄影人才。其凭借丰富实践经验与系统理论知识,助力无数学子踏上电影摄影征途。此后如 1963 年的《白求恩大夫》、1982 年的《骆驼祥子》等经典影片的诞生,皆有吴印咸参与,他或任总摄影师或任摄影指导,用精湛技艺为影片赋予独特视觉质感,引领观众领略不同历史情境与人物风采。 艺术丰碑,名垂影史 吴印咸艺术成就获国际认可,1988 年其被录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1990 年,组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荣获第 16 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特别荣誉奖”,此作可说是他以影像歌颂时代与国家的典型代表。 1994 年 9 月 7 日,吴印咸离世,但他留下的海量影像作品,始终闪耀艺术光芒,激励后辈创作者,于光影世界探寻真理、铭刻时代、塑造经典。
吴印咸(1900年9月21日-1994年9月7日),这位祖籍
博文忆览说
2025-08-29 06:06: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