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日本为了展示从中国掠夺来的文物,专门建了一个博物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地球仪暗战 2025-08-29 02:51:07

1968年,日本为了展示从中国掠夺来的文物,专门建了一个博物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里面展示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物,有商周的青铜器,魏晋的佛像,历代文人的书画,宋元明清的瓷器,数不胜数。据统计,日本在整个侵华期间掠夺的文物就高达360万件之多。 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为日本规模最大的展馆,不只是一个文化地标。它的许多展品,其实都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从中国带走的国宝。这些文物中,既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也有历代名家传世的书画,还有清代的精美瓷器。有的被日本列为“重要文化财”,甚至有十一件中国珍品被他们认定为“国宝”,让人难以接受。对于这些展品的来历,馆方信息模糊不清,很少有人知道背后那段充满争议和伤痛的历史。 追本溯源,日本对中国文物的掠夺并不是随意为之,背后有着清晰的计划。日本早在甲午战争期间就尝试着把中国的文化珍宝带回国内。到了1930年代,日本在华的掠夺日益系统化,他们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比如关东军文化财产调查队。这个团队不仅对文物进行调查,还直接负责将博物馆、寺庙、私人收藏中的宝贝运回日本。比如,像唐代仕女图、山西的汉代佛像、明代青花瓷器等等,全部成了掠夺和“文化研究”的对象。 更有甚者,他们总是派遣受过高等教育、懂行的“专家”,把掠夺变成了“学术研究”。有个叫山本清的人,就是典型代表。他利用自己在东京帝国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把中国各地藏品一一“收集”回日本。这些被洗劫的文物最终大多进入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厅,在那里换了新身份,成了值得炫耀的“战利品”。 随着日军的步步推进,他们带走的不只是有形的宝藏,更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积淀。最让人痛心的是,南京图书馆等地的古籍被大火烧毁,《四库全书》等珍本永远消失。日本夺走的不仅仅是器物,而是包含在文物中的中国历史和故事。 战争结束后,罪责难逃的山本清被盟军逮捕,在东京受审。纵使他辩称是为了“保护”中国文物,面对成堆的运输清单和被抢的证据,最终也难逃判刑。但被劫的文物却并没有因为战争结束而回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不断要求日本归还这些宝藏。日本有时在国际压力下退还了极少部份古籍,但绝大多数文物如同石沉大海,即使国际上有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规范文物交易,这些被抢的国宝还是没能等来归还的那一天。 今天,追讨失落的国宝,不只是为了物品本身,更是捍卫文化的尊严和民族的记忆。每件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文物背后,都是一部割舍不断的故事。过去的历史已经无法改变,但对于国宝的追讨还在继续,因为这些本该属于中国的文化遗产,有一天终将回到它们原本的家园。 你怎么看待这些被掠走的文物和背后的历史?欢迎在评论区谈谈你的想法。 信源:新华网2024年09月07日关于《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的报道

0 阅读:0
地球仪暗战

地球仪暗战

用地图解析大国角力,谁在改写世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