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 C - 919 客机是自主研发的干线民用客机,2023 年已经完成首次商业飞行,目前正在逐步扩大运营规模;C - 909 则是支线客机,处于研发推进阶段。这两款客机的核心部件中,航空发动机一直是重点攻关方向。 此前 C - 919 使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合资公司生产的 LEAP - 1C 发动机,虽然能满足当前需求,但国产客机要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发动机的国产化或是多元化供应渠道都很重要。俄方此时提出供应发动机,正好踩在中方对发动机需求的关键点上。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是俄方航空发动机的适配性。俄罗斯的民用航空发动机,长期以来主要适配自家的客机型号,比如 SSJ - 100、MC - 21 等。C - 919 和 C - 909 在设计之初,发动机安装接口、控制系统等都是按照现有国际主流发动机标准来设计的。 要是换成俄方发动机,需要对客机的相关系统进行大幅改造,这不仅会增加研发成本,还可能影响客机的性能稳定性和适航认证进程。要知道,C - 919 已经获得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证,若更换发动机,还得重新进行适航验证,这会打乱既定的生产和交付计划。 其次是俄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市场认可度。从国际市场表现来看,俄罗斯民用航空发动机的故障率和使用寿命,与欧美主流发动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C - 919 作为要进军国际市场的客机,发动机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和乘客的信任度。 如果使用俄方发动机,可能会让国际航空公司在采购时多一份顾虑,影响 C - 919 的国际推广。而且,俄罗斯近年来受国际制裁影响,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供应和售后维护体系是否稳定,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旦后续出现零部件短缺或维护不及时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客机的正常运营。 再者,中方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已有自主研发计划。中国航发集团研发的 CJ - 1000A 发动机,就是专门为 C - 919 配套的国产发动机,目前已经完成多次试飞验证,距离量产越来越近。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如果过度依赖俄方发动机,可能会分散对国产发动机研发的资源投入,影响国产化进程。毕竟,自主可控才是保障国产客机长远发展的根本。 俄方在普京访华前提出这一合作提议,确实有推动双边合作的意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方提供发动机供应的备选方案。但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其中涉及的适配性、可靠性、国产化进程等问题,都需要中方仔细评估。 目前,中方尚未对俄方的提议作出明确回应,后续双方是否会就发动机合作展开进一步协商,以及协商过程中如何平衡各种需求,都值得关注。毕竟,国产客机的发展是个长期工程,每一个关键部件的选择,都需要兼顾当下需求和长远利益。
普京赴宴为何“刺客”不敢动手?他带的保险,让白宫都心惊肉跳? 象征性的午餐都
【1评论】【4点赞】